知识付费领域,有很多日活用户很多的App,音频类的蜻蜓、喜马拉雅;综合认知提升的得到、樊登、混沌等。

今天分享的本人日均用时最多的Hundun APP。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粘性呢?从产品体验、运营营销、用户链接几个方面,Hundun确实在提升认知维度、打造结构化思维上,有别于其它的知识付费。
一、追求极致的产品体验
1、课程新、老师牛;
混沌大学最早是2014年创办的《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创始人李善友曾就职于摩托罗拉、搜狐等公司,先后在中欧商学院求学、任教。实战、理论经验十分丰富。有句话话说,李善友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卖掉了,然后自己当老师去了,只不过创业失败的李善友卖企业卖了好几个亿。
研习社的课程新,老师牛。课程都是时下最风骚的知名企业创始人,亲自剖析自己创业案例,课程新鲜感十足,明星老师自带流量。比如搜狗王小川、复星郭广昌、周鸿祎、周航、俞敏洪等等,都是业界大佬,创新创业大咖。这样的人上课,讲述自己的企业案例,以往在线上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混沌和其他知识付费的最大区别------用最鲜活的案例,讲述可借鉴的模型;
2、道为先,术为辅;
混沌的课程,特别是创新院,讲述的是哲学、科学这些和创业看似不搭边的知识理论。但是混沌试图在商业教学、知识付费领域打造独一无二的维度-----哲科思维的创新创业。如果创意、营销、商业模式、用户运营、品牌打造是创业的“术”,那么哲科思维就是“道”,是商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在同类产品注重讲述商业模式、内容营销、管理技巧时,混沌走的是另一种曲线。混沌特别在思维模型上,更注重寻求及分析“不变的一”和可复制的“思维模型”。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组合创新、分形创新等等模型,结合世界著名商业发展史,让学员耳目一新,刷新认知。
3、专业的讲述方式,精美的PPT
每位被请到的授课老师,都是和混沌团队的老师共同打造课程,而不是传统的由老师单独备课上课,有些知名老师上网课,连个PPT都没有。混沌的课程开发有一套模式,一套让受众体验感更好的模式。其次,在这个人人玩微信的时代,老师的景点金句,经典总结结合精美的PPT,总让人忍不住转发,提高品牌知名度。
4、用户画像准确,受众群体庞大
混沌的用户大多是创业者、中高层管理者、中高层干部;这部分群体普遍的有了的人生阅历,有了自己事业和思维模型。也就是普遍有些许优越感而又十分焦虑。这部分人普遍有了点小成就而又苦于难以再次突破一个层次,冥冥中觉得自己很优秀,还可以更优秀,就是难以打破现状。当听到混沌第一性原理、第二曲线式增长、颠覆式创新时,都感觉自己的认知维度太低了,简直愚昧至极。于是,赶紧加入混沌,跟随明星企业老板的脚步,幻想自己颠覆世界,一鸣惊人。
仅仅靠一个想法就能打遍天下的时代不存在了,但是抱有这种思想的人大有人在,中年焦虑者大有人在,渴望突破现有层级的上进心一直都存在。因此,混沌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兜售解药。
5、组合搭配,选择多样
对于定位线上大学,知识付费,互联网教学,在中国经济大幅转型浪潮中,50后、60后的那一代老板,信奉传统文化、成功学大师的企业主们,逐渐退居二线。现在的企业创始人、高管普遍70后、80后,成功学不好使了。得讲知识,讲科学,讲专业。
因此,针对不同的层级高度,不同焦虑需求,混沌组合有针对创新创业的研习社、有针对系统学习传统管理知识的泛技能课程商学院、有针对企业创始人、人在一、二线城市,便于线下开小灶、整俱乐部的创新院。让不同的人群在混沌都能针对的课程。
用混沌的slogan,每个职场人都应该上一次混沌,这是除了上学的、退休的,其他人都是他的潜在用户。同时根据广大用户的喜好集中,有针对的不断开发新课,形成组合搭配,选择多样。
二、运营营销
1、运用授课老师的光辉,老师的金句,授课内容不断刷朋友圈,通过奖励虚拟研值,刺激用户不断转发,以此拉新,扩大二次成交;
2、用符合产品和用户调性的销售策略,让用户获得对产品的认同感。混沌的营销,主要是体验式、口碑式、分享式拉新,由于混的授课老师、课程内容都十分突出,但由十分专业,因此吸引的往往都是有一定知识高度,同时认知水平又整体趋于相似的水平。这种裂变模式,往往拉来的都是对课程,对老师有很大的认同感,因此,这个运营模式也让新进客户感受到专业的力量。从而提升了产品使用粘性。
3、明星授课老师,创新领教,大部分都是混沌请来上课的,后来都成了混沌的共建者,由客户变成了合伙人。师资团队力量大增,关注度提升。
三、用户链接
1、爱用户到极致,努力营造符合产品气质的社区氛围,组织用户活动,深度链接用户。
每年全国各地的线下训练营,就像是积攒了一段时间的深度用户的大聚会,用户交流、宣传及二次链接的好机会,同时结合各地分社的日常线下互动,极大提升混沌用户的认同感。
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直播58天,每天一场现场免费大咖直播,从另一个维度打造了混沌的第二曲线,营造了连续用户使用习惯。
2、混沌又变了,有VIP小包,也可堂食、可打包,还能自己围个桌子搓一顿
以前感觉混沌就像是一个企业家俱乐部,特别是研习社、创新院,感觉不是个企业创始人,董事长都不好意思上这个课,这在一定时期,打造了用户口碑、精美的课程体验和高度相似的学友圈子。
后来APP上了商学院,感觉混沌为企业中高层、职员打造了一条职业进化、管理能力提升的通道,应该有大量的用户是在商学院商业的时候成为付费会员,特别是18年的师资团队,可谓是中外名师。
现在混沌每天19:00的用户锁定,让用户先把时间导引过来,同时不断介绍研习社的经典案例课,通过直播、发红包、团购等更亲近用户的方式,降低门槛、提升知名度,不断打造流量提升;20:00的大师课,让新人每天都能见到新人,每天都能尝到新鲜,同时又能在APP上看到有深度的东西;然后再进一步,21:30的后半段锁定,让用户参与主体讨论,让这部分深度学习用户,有不同学习和分享渠道,也锁定了这部分人最后的一段流量。

58天的直播,58天的流量引导和习惯养成,这是不断扩大存量,力求扩大增量的有效策略,虽然混沌官方没有公布,相信今年的新增注册付费用户应该超过过去两年的总和。
以前感觉混沌是个经验俱乐部,现在感觉用户可以堂食、可以打包、可以聚餐,也可以来混沌的地盘,几个人围个房间讨论一番。
3、时刻注意用户的反馈,各地的分社,即是混沌的线下门店,又是用户体验和反馈的聚集地。混沌通过创新领教、创新助教等方式,邀请用户参与课程的设计、创作和分享,给高级用户、老师以归属感。从而形成新用户----老用户----老师---拉新的增长模式。
只有用追求极致的思维,给用户惊喜感、认同感、归属感,才能牢牢留住用户。混沌近年的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在创新模型上体现了菜谱式实践范式及方法论。
正如混沌所说:走入混沌是为了走出混沌。拓展认知边界,运用哲科思维,需求不变的底层智慧,才能更好的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