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Air 2改造完成!
花了30多买了一支电容笔,就可以看文档、做笔记了,再花40多配个蓝牙键盘,就能码字了。
希望能够多多用这个工具,不要说形成生产力吧,也能找到那种学习、输出的习惯。
最近经常在思考,文字的力量是什么?我码字是碎碎念,随着心情的随意输出,语言算不上优美,没什么文采,更不要说逻辑什么了。当我发现这样的文字输出对工作上的写作完全没有作用时,微微的怀疑了一下自己。直到看到一本效率方面的书里完全否定了这种漫无目的的写作时,文字日记的信仰全然崩塌了。后来,我离简书越来越远,从停止日更开始,直至好久都不再输出什么。
写作是内心的想法、情绪太满了,不得不说不来。诚然,完全碎碎念的文字,没太大价值,但是它也是我疏解心情的一种方式,停滞了这么久,我依旧会怀念这种方式。这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吗?我有点幸运,想写作,又有点可惜,从来不敢想象自己是个作家,从来没有坚持一个方向,写下去。
如何做男孩的母亲,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看到up主强调男孩女孩的差别,我一开始有点诧异,能有那么大差别吗?但随着帆帆慢慢长大,我领教到了这有多不同。
也许个体的差异性也很大,仔仔长到这么大的时候,会不会是另一幅让人暖心的模样?这也是我美好的想象,诚然,我已经做好了四五年后,仔仔长成了又一个帆帆的模样。
前段时间在恶补如何跟男孩使用尊重的话术,看了几天,还是没有太大的收获。话术毕竟是话术,孩子能够轻松识别,你是真的尊重他还是只想控制他。
很遗憾,我自己都无法分辨,甚至时常怀疑那就是在用所谓尊重的外衣试图控制他。尊重和放手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应该管教?如果我管教了,那就是不尊重了吗?
在帆帆3岁的时候,我信誓旦旦跟大贝说要往亲子教育的方向发展副业,只是过了5年时间,就啪啪打脸了。全然的接纳,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全然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而我就是做一个很酷的妈妈,这太难做到了。
如果我们家有钱一点,能够做到最坏情况下的托举,或许也不必卷着孩子学这学那,或者我们已经是底层的尘埃,养孩子是为了增加改命的几率,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不会也没有能力去卷孩子。所以说中产的孩子最辛苦,他们的父母不容许下一代阶层下滑,也没有能力用金钱托举出国的路线,他们还丧失了时代的红利,却只能在父母的要求下按照上一代的思维和认知在卷。
写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晰了,解决帆帆、仔仔的教育问题,我的关注点不应该是怎么逼迫他们刻板学习,而是应该拓展自己的的兴趣和认知,去对一切感兴趣,去探索一切感兴趣的事物,有幸的话留下一些记录。
我想要学网球,就利用单位资源好好打网球;我想背古诗,就每天一首,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背;我想要出去玩,就打扮的美美的,去每一个地方留下影像;我想要去爬山,就不要带爬不动的负担,而是自己去爬。想买的东西就去买,想体验的事物就去体验,不要想着似乎对孩子有所亏欠了,我已经在能力范围能力做的很好了。如果说还要更好,那应该是另辟蹊径,多赚点钱。
入职的三年内,我的节奏刚好匹配上八大项目,我主动考证、愿意参加很多活动,主动写稿、投稿、演讲。把学习融合到生活中,很有目标的在积极主动。
但现在,主打一个不愿意,提不起劲儿。空下来就是刷短视频,对于业务的学习也没有更多的规划。
我似乎也探究不到自己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呢?611考试过程中,我是划水、摆烂,没有好好准备的,一边不屑进入611的库,另一方面看到结果出来我在最后一类型又觉得气愤其不公。
这样纠结的状态其实每天都在消耗我。两证到手,如果真的想要提升业务能力水平,那最关键的应该是在实务中好好探索,系统里最大的实务就应该是大比武和调研。
那我是否要给自己定个大比武的目标,一轮轮过。
如果我要提升写作水平,那就要对自己的逻辑能力做全面的改造,积累好各种语言体系的文字。
这些都不是我舒适区的选项,但似乎又是不得不走的路径。是不是把不熟悉、不舒适的内容攻下来,就能扩大自己舒适区,进而能力就能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