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日本人狩野未希,他告诉我们要成为思考的人,且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多加思考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美国与中国学生的区别是:美国学生总是主动找茬,而中国学生却是被动回答。这也是东西方教育的不同。
中国学生去美国学习可以看看这6堂课,学会且应用,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跟上美国学生的思维,从而变成更美好的自己。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呢?
你能找到自己重视的事情吗?
你觉得这件重要的事情从何而来,它的本质是什么?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就这样引领你一步一步找到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重视的事”。
你是不是从来就没去想过这个问题“真实的你自己是个啥模样?”
每天重复过着前一天的日子,从来不去问个究竟。浑浑噩噩的刷着微博,发着圈,无聊时就去附近人里找个人瞎扯蛋。
问问自己,这就是重要的事吗?
你为什么会做这些?
做着这些能得到什么?
做这些真得对自己很重要吗?
咄咄逼人地问下来,自己感觉冷汗直流了。
这绝对不是好问题,因为不好才觉醒,然后重新去认识自己,重新打磨一个合理的自己。
于是哈佛的6堂课提出了批判性思考。
我们很容易认为批判性思考是批评别人,贯彻自己的思考,其实不然,这个“批判”英文为“criticd”,意思是“谨慎批判事物的是非”,所以批判性思考正式的解释为运用思考的能力,对意见,想法和信息的真假进行谨慎判断。
回到每天刷微博的这件事上。
我的两个好朋友A和B。
A每天刷着娱乐,八卦,问她“这么有趣吗?”她回“有趣啊,我过不成他们的生活,我围观不行吗。”“我出去与人交流,有谈资,不好吗。”
无语,这是什么思维?白痴思维。
B同样是刷微博,她经营着自己的一个服装品牌,直播,上图发文,刷着微博,与粉丝互动。提升自己也完善着品牌。最后达成自己想要的效果,做成自己的事业。
嗯,这个看起来就不一样了。
B没看过哈佛的6堂课,可是她应用了课堂里面的“建立自我的意见”。做到了深入理解,扩展观点,从未来思考到现实现性的行为,形成自己的意见,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提现。
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我们不仅仅是看书,更需要看完后去执行里面所提出的方式方法。
读书,不仅是识字,还要思考,更要应用,并从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你读过这本书之后,是否要重新去认识一下自己呢!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把《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贯彻到底了,不信,你去看看,让人欢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