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幼时母亲难产去世,留下七八岁的他。
后来他的父亲再娶,有了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
公公的童年昏暗不堪,后妈非打即骂,亲爹又性子软不当家,那些年他像个野孩子一样生活。
十六岁的时候,经六爷爷牵线他去当了铁道兵,终于走出去离开这个不是家的家。
二十几岁的时候,兵转工成了某铁路部门的工人,经亲戚介绍认识了我的婆婆,结婚成家。后来有了我的先生和妹妹。
我以为,年少严重缺失家庭的关爱和温暖,会让人在婚姻里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并且更加注重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身份。
可事实是,缺少家庭关爱意味着缺失了家庭教育,这会让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缺失或畸形。
婆婆说年轻时的公公,收入是平常人家的大几倍,可即便如此也分文不曾进家。去哪了呢?酒肉朋友,吃喝赌博。
甚至于他可以买很多东西分给不熟悉的邻居,不认识的路人,总之,这个钱四处散播,绝不会花给家里人。工作一年,给婆婆打电话说没有回家的路费,让婆婆给他打钱回家过年。
那些年先生和妹妹小到衣食住行,大到落户上学,都是婆婆一手操办。每每家里有事,想让公公出出主意帮帮忙,换来的都是公公电话里歇斯底里的一句:办不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娘家娇生惯养的婆婆婚后被迫学会了为了生计奔走,学会了厚着脸皮在这一地鸡毛里讨生活。她服装厂里踩过缝纫机,推着炉子卖过肉夹馍,饭店后厨里做过馅饼,就这么一天一天供养两个孩子读完大学。
婆婆终于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公公查出了糖尿病,那年公公50岁。他要求内退回家修养,理由是他为这个家累了一辈子,现在病了他以后要为自己而活。
全家都一直心疼公公幼时的遭遇,婆婆的母亲也劝她,他是个苦命的孩子,由他去吧。
内退期间,婆婆一直用她每月2000的收入照顾着公公。半辈子这个家里没有分文存款,退休年纪仍然是拮据度日。
5年后,公公正式退休的同时单位一次性结清了内退五年期间的费用,并且每月按时领取退休金。公公的富裕日子来了。婆婆觉得她总算熬出头了。
可公公的一句话,又把她打回了地狱。公公提出他的退休金只能自己花,谁也不许打他的主意。家里日常开销需要我婆婆支出,买菜买肉可以前提是我婆婆得给他钱,理由是这些东西大家都要吃,属于公共支出。总之这个家里所有的支出跟他无关。至今为止,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甚至后来他每月那笔不小的退休金早早挥霍完了,反过来让我婆婆给他零花钱。
公公性格越发古怪,在家里兴风作浪,一出一出的搅的三个家庭都不得安生,妹妹总是在他的骂声中崩溃,我也时常在关灯后看到先生偷偷擦掉眼泪,婆婆也越发没了脾气和自我,我和妹夫在这个家里风雨飘摇。
其实我们和妹妹家,婚后都是事事靠自己,我们理解婆婆的难处更不想给婆婆添麻烦,总是开导让她宽心。我们自己的小家有规划踏实奔日子。婆婆欣慰,也为公公作为长辈作为父亲的所作所为感到愧对子女。用她的话说,一辈子要强要面,再苦再累都过来了,这个年纪了面对通情达理的女婿和儿媳妇反而觉得无脸。
今年,婆婆的母亲去世了。这致命的打击让婆婆一夜间苍老了很多。外公外婆去世,作为女婿的公公两次都没有露面,没有理由。这很冲击我的三观。气愤又无奈。
外婆94岁安然离世,婆婆做了很久的心理准备仍然无法接受这件事。我想,更多的是60岁的婆婆这大半生,婚姻没有给她建立起新的精神支柱。所以父母离世,对于她而言是精神世界的崩塌。她再也不是个孩子,再无来处只剩归途。她甚至要孑然一身面对这个不曾给她庇护和支持的丈夫。再也没有母亲轻拍她的手,宽慰她说:别跟他计较,他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我庆幸自己的先生是一个情绪稳定,三观端正的人。我也惶恐,不知道他的隐性基因是否存在着公公的自私无理。
我也曾责怪和懊悔,走进这样的家庭。可现在我更多的是告诉自己,每一种环境都存在变动和不安,你要学会在这个环境里做坦然的自己。
婚姻,带给婆婆的是什么,又带给了公公什么。
人生是一场修行,或许唯有自己能渡自己。
一地鸡毛的生活,我时常会因为这不符常理的公公兴风作浪感到崩溃,也会因此感到委屈。可我作为妻子,作为儿媳,作为孩子的妈妈,我提醒自己,要坚持自己做人的底线,要对得起我的家教和素养。这漫长的内心拉锯战,日日夜夜的崩溃自愈反反复复,我选择跟自己和解。
我想,既然人生的路每一步都要走,那就去感受吧,去提炼吧。不要为难自己在想笑的时候克制,在要哭的时候隐忍。
走过才是日子。没有人说日子就应该是甜的或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