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内容,让我首先想到的是《同理心的力量》那本书,我们要时刻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说出对方的感受,接纳和同理对方。
我读到了:
一、学习如何包容感受
1、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未来的健康有害。可否认他们的感受是我们习惯做出的反应。
2、感受遭到否定时并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躲起来继续恶化,未来再冒出来制造麻烦,感受是需要获得倾听的。
3、导致成人抑郁症最常见的原因,不是现在发生在成人身上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没有从亲子关系中获得安抚。
4、改变你面对孩子的感受时所做的反应,让他们感觉自己获得关注与聆听。
5、回应感受的方式有三种:
压抑:如果你认为他们的感受不重要,以后他们不可能再和你分享任何感受。
反应过度:如果你全盘承接了孩子的感受,他们也会不愿意对你表达。
包容:指你可以肯定及确认你的所有感受。不过度反应,只保持克制和乐观。指你了解并接纳他的感受。
二、确认感受的重要
1、感受和本能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否认孩子的感受,那会削弱他的本能。
2、如果亲子教育真的有秘诀可言,那就是这一个:不要和孩子争论他的感受。花时间去尊重孩子,肯定他的感受。
3、持续接纳确认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发生。
4、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控制及安抚孩子情绪的关键。你需要练习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去压抑情绪或彻底爆发,而是承认你的感受,并想办法安抚自己或接受周围人的帮助。
5、我们对那些可怕的事物表达的感受越多,它们就变得没那么可怕了。悲伤表达出来后,也会减轻一些。
6、孩子喜欢快乐的父母陪在身边,而不是忍痛无奈在家陪伴孩子的父母。当孩子获准表达所有的感受时,他们更有能力享受快乐。
7、当他们的感受获得倾听与理解时,他们的免疫系统也更强。
所思:
1、我们要时刻保持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同理和接纳回应他人的感受。
2、可现实中我们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也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就惯用冲动发火而表达自己的不满。掌握表达情绪和感受的词汇真的很重要。
3、想到两本书《同理心的力量》、《非暴力沟通》都谈到了同理和回应他人感受的重要性。
4、练习接受自己的情绪:觉察-看见-接纳-同理,接受情绪的警示,去关注情绪带来的感受,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不忽视、不压抑。
5、只有对方的感受获得了关注和理解,才不会那么想抗议和哭诉了,这样才更容易达成共识。
6、书中案例画出地震画面的孩子,改变了我的认知,我原以为,画面快乐乐观的孩子,心态更积极,画出恐惧、火灾、死亡的画面的孩子更悲观。
可作者的观点是:画面乐观的孩子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更高!这说明了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利于负面情绪的缓解。不是压抑或逃避,因为感觉不会凭空消失。
7、书本63页,孩子喜欢快乐父母陪在身边,而不是忍痛无奈在家的父母。这一句触动很大……
很多父母会认为为了孩子自己才牺牲了一切,会把这种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这样孩子就无法自由的表露对世界、对家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