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丁老师的最后一次课,听完人的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生理变化、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后,一个学期的《发展心理学》课程画上了句号,我对于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又有了新的提升,对于人的毕生发展观,又来了一次行走和回忆。
发展心理学是我最喜欢的基础心理学理论课,记得当时老师在讲的时候,特别提到把自己孩子的成长故事记录下来,对照理论,就是一部鲜活的发展心理学。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用理论来套自己孩子的某些行为,同样,看到自己孩子的某个行为,也会想一想,发展心理学的那个理论可以说明这个行为产生的原因。当然,发展心理学还可以用在我自己的发展变化上,我从一个青年期的人,逐渐过渡到中年期,在中年期漫长的25年过程中,面对不断出现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少了疑惑,多了淡定。
比如我近几年出现的记忆力减退现象,相对于之前几乎过目不忘的自己,开始是有点不好接受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逐渐意识到,中年期的记忆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表面记忆下降,但对于意义主题的记忆几乎没有变化。有些时候,会遗忘一些不太好的记忆,这也许就是防御机制日臻成熟的表现,开始的时候,我还会懊恼自己,慢慢地,我学会接纳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我现在在脑海里出现的最多的话,我会用正念认知的观念告诉自己,要活在当下,关注当下,享受当下。
虽然,中年有很多衰退的迹象,但是更多地是成熟和智慧,成就和坦然,这个阶段的人是最该享受美好生活的。正如孔子所言,已经四十而不惑了,就不要在为无谓的名利而焦虑,为过去的不幸而抑郁。我们要善待自己,以更加完满的心态迎接第二个青春期的到来——虽然我们不怎么喜欢更年期这个词,但人的发展规律便是有顺序性,且不可逆转。
在我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中,运用地最多的还是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八阶段理论,人就像打游戏过关一样,每个年龄段都有任务,同时也可以叫做危机,一但顺利度过,就会获得某种能力,具备某种品质 ,然后进入下一关。如果某一关没有形成该有的品质和能力,就会在以后的某个阶段补课,也就是出现退行。这是是作为家长,必须要具备的养育一个人所必备的心理学尝试。
我在个别辅导中遇见太多因为3岁之前父母没有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孩子,没有形成依恋,没有对世界的信任,从而表现出安全感不够,青春期时做事患得患失,或者不能很好和人交往。而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通过勤奋获得能力,家长几乎包办代替了所有可以形成能力的机会,就连作业都是家长督促下完成,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出现小学成绩不错,上了初中直线下降,甚至一落千丈。发展中的问题,当危害性产生的时候,往往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了,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学习发展心理学,活到老,学到老。当你知道了依恋类型之后,再看自己孩子长大之后的分离时,才不会焦虑,因为你已经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当你知道了青春期的任务是建立自我统一性之后,再看孩子所谓叛逆的行为时,才不会抓狂,因为你给了孩子尝试和认识自我的机会;当你知道了老年期的特点是退行性的变化和丧失感之后,再看他们的似乎有些故意的行为后,才不会埋怨,因为我们都会经历这个毕生发展绕不过去但却是一生智慧结晶的阶段。
学习发展心理学,犹如短短数月便把人生走过一遭,视野开阔,视角高远,既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止步不前,会以更加成熟地机制,更加理性地态度,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应对每件事情。正如丁老师所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后会有期,我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遇见最好的自己,也会遇见给自己带来启迪的老师,书籍,益友,正如加入新网师,每选择一门课,便是给自己一个和高人修行的机会,“自己选择、自己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