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家庭教育口传书》——一本我被序言吸引的书。
我们在养孩子,不是在养花!
吉姆有两个孩子,一个4岁,一个6岁。一天,他正在教他6岁的孩子戴维怎样使用驱动的割草机割草。当他正教得尽兴时,他的妻子玛丽叫他去谈事情。当吉姆转身回答问题时,戴维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边的花圃上,所过之处,大约2尺宽的一条花草已被夷为平地!
当吉姆回头发现已经发生的事情后,开始失控了,那是他花了一大把时间才侍弄的让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时,玛丽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吉姆,请记住:我们在养孩子,不是在养花!”
为人父母必须知道孰重孰轻。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远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要重要。被棒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以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充满活力的感觉变得麻木。
我们多么容易忘记我们仍然在学习啊!我们更会忽略孩子也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对于孩子,我们常常打着爱的借口,谴责他,束缚他,甚至伤害他,每当这时,我们总会忘记“我们是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颜之推(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威严不等于蛮横,有慈不代表放纵。为人父母者要分得清孰轻孰重,辨得出是非对错。
父母的为人之道与处事方式,往往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这种传递的力量一点不亚于基因遗传。
想自己身上的优点在孩子身上得到继承,就要努力完善与发扬这些有点。想在孩子身上避开自己身上的缺点,就要努力克服并改掉这些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