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与宝玉定亲时宝玉正犯痴傻之怔,整日迷迷糊糊,清醒的时间甚少。在大家刻意隐瞒下,宝玉一直以为自己娶的是黛玉,恍惚之中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若宝玉知道自己娶的是宝钗,定会闹腾一番,宝玉是不愿娶宝钗的。当然,除了黛玉以外的女子,他都不想娶。
那么,聪慧通透的宝钗又愿意嫁予心里并没有她的宝玉为妻吗?
起初,宝钗与母亲哥哥一同进京,是为了备选女官,陪侍公主郡主读书。富可敌国的薛家在京城有多处房产,只因母亲想约束哥哥薛蟠坚持住到了贾府的梨香院。
入贾府不久,聪慧的宝钗就看出了宝玉与黛玉的微妙关系。以宝钗的修养与性格,自是不会掺和他俩的感情。
宝钗一直都是落落大方,很会为人处事的。对府里所有人她都乐意帮助,善于成全。就是亲戚关系较远的湘云想做东办一场诗会,宝钗心知湘云没有准备食物,貌似随意的提出家里刚好有蟹,饮酒、吃蟹、吟诗最好,委婉的为湘云解了围。湘云后知后觉的明白了宝钗的好意,对宝钗心存感激,在大观园的生活中与宝钗更是亲密。
如此通透的宝钗,对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定是乐见其成的。宝钗也时常拿黛玉与宝玉的感情逗趣黛玉,黛玉只是嗔怪宝钗,却也害羞的接受宝钗的取笑。
所以,最初宝钗和宝玉的感情是纯真而坦荡的,并无儿女之情。因宝钗比宝玉长了几岁,对宝玉的情感更多是表姐对表弟的疼爱和照顾。
在故事“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里,宝玉去梨香院看望身体不适的宝钗。闲聊中宝钗说: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
宝玉顺从地从项上摘下玉来,递到宝钗手里。宝钗将玉托于掌上细细观看,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写着“莫忘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
宝钗的丫鬟莺儿听到宝钗念这八个字,笑说: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的两句话是一对。
宝玉听莺儿如此说,非要宝钗金锁一看。原来宝钗的金锁也是赖头和尚送的,上面也有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玉将自己玉上的字和宝钗金锁上的字分别念了两遍,笑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于我的是一对。
宝玉自小在姐妹堆里长大,说话不加考虑,这“一对”二字说了也就说了,自不会往心里去。
宝钗自然知宝玉有口无心,自己也不多想,但事后应该也认真思考过赖头和尚的话,思忖过有金锁、通灵宝玉为证“金玉良缘”的预言。
宝钗看过宝玉的通灵宝玉后,虽然表面上与宝玉黛玉相处如往常一样,但心里却是存了些芥蒂。所以后来母亲扯着赖头和尚的大旗,与王夫人提起宝玉与宝钗的姻缘是“金玉良缘”,是天定的姻缘时,宝钗也没有反对。
如果单纯为了选个门当户对、亲上加亲的亲事,以薛家财势宝钗定有许多合适的人选,没必要明知宝玉心里只有黛玉,自己还要横加破坏。
更没必要明知与宝玉仓促成亲,是因宝玉身体不适需要冲喜,而不为自己以后的幸福争辩一声。
宝钗,堂堂富甲一方的大家千金,家中只有母亲与哥哥,又极为疼爱她。宝钗本人更是才学具佳,很有主见,对自己的婚事该是有发言权的。而她却顺从了长辈的意愿,接受了与宝玉婚事的安排,大概也是信了跛脚和尚的话,觉得“金玉良缘”是上天注定的,又有金锁、通灵宝玉为证。天意不可违,遂顺从了天意,嫁给了宝玉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