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主”,养生的要领,养生的关键。断句为“养生|主”。
那么,养生是什么意思?养,养护、滋养,也作阳也,使生长也。生,是个动词还是名词?是动词,那就是“使生长”之意,如果是名词,那么是个什么东西?是和小猫、小狗、绿植等一样的生命,那就是我们的肉体生命。但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结合体,精神健康也很重要。所以,如果断句为“养|生主”,生主,是生命的主宰,就变成“养护精神生命”。这个理解是范美忠先生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养生主》,《庄子》内七篇中最短,也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一篇。养生两字,现在已是用得泛滥,各种信息平台上都在传播养生的道道。可我们真的懂怎么养生?面对庄子的《养生主》,觉得“养生”二字好像一张熟悉的陌生人的脸,看着是熟悉,却叫不出名字,也不清楚他的脾性。
养生的要义到底是什么?梁冬同学有个一目了然引人深思的比喻,把养生比作养手机。如果“生”,是一部手机,那么它的内存到底有多大?它的使用寿命到底有多长?要怎样“养”,才能使原本12个G内存的手机尽可能用得颐养天年?
庄子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缘督”以督脉为主,保持健康,是我们养生之道,以生命的气化使健康一节一节向上爬。“以为经”不是奇经八脉的经,应该做“常”字解释,要真想保持整个身体中心的健康,则“缘督以为经”,必须督脉保持绝对的健康。这样子的话,就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关于养生,庄子最想说的就是四大标准,八个字:“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保身”——就是保住身体本身,不至于使得身体被跺一块,切一块。可是现在有人特意去做美容,故意切下一点。有人为了一只手机,切掉自己的肾;还有,不得已脏体被切下一块,那都不是保身了。
“全生”——保全你的天性。社会化的过程太强烈的话,就会没原则,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养生不是扭曲自己,养生要丢掉自卑,如天地间一棵树一株草一样自在。
“养亲”——奉养父母到天年,可以和亲朋好友互相滋养,可以和老伴执子之手,一起慢慢变老,一起在花园里晒太阳赏花。
“尽年”——用到不能用为止。尽享天年。有几只手机用到尽年?不是被摔了,破碎了,就是内存、功能跟不上,被抛弃了。就如生命没有尽天命。
这八个字,概括了人类生命的健康生活,这就是养生的核心精华。那么多养生类的文章,是不是都显得啰嗦、无聊。
接下来,庄子为了诠释这养生精髓,列举四个故事加以说明。
《养生主》第一个故事最为著名,庖丁解牛,也写得特别详细。叫我们对于生活,要超神入化,如庖丁杀牛一样,在牛的身体内游刃有余,不损伤杀牛刀;做人做事要处处谨慎小心。我们常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其实不是,我们才是自己岁月的杀猪刀,我们是怎样杀岁月的,怎样游走于这个世界,怎样解决一堆状况,有没有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给予我们生命的思考。
第二个故事,用右师一只脚说明身残的人活着,也有超然不可拔而独立的人格,不受外貌外形外境界的影响。还要顶天立地活在世界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绝不受外界的影响。 天然自然,你看得起我,我还是我,看不起我还是我,我就是我,我就是那个样子。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一切都很自然。
第三个故事,总共22个字,沼泽中的雉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食,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即便这样,它也不喜欢被畜养笼中。不自由,毋宁死。生命呈现在天然自由之中。
第四个故事,用老聃来说事,假想了一场老聃的追思会,来说明死生问题。活着时能够看破了生死,在年老病苦,生死来去的时候,就一点无所恐惧,很自然的接受一切。那个能生死的生命,其实薪火相传。
附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