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人在纽约(简庐日记20180308)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把上次写的邓尉探梅诗找了出来,凑成四首,发给姚建忠老师。又从百度上找了几张梅花照片,发在简书里。

朱映茵发了一篇纽约印象给我,叫我转发《汾湖》杂志,我照办了,并给杨敬伟老师留了言。我把汾湖文体站的邮箱给了朱阿姨,她说,儿子又要去美国了,等他回来,叫他装一个邮箱。她的文章写得好,好在文笔老练,语言很见功底。文章写了美国好的地方,也看到了不好的方面。文章里说,看了好几家博物馆。

文中写道:

这次去美国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博物馆。旧金山的亚洲博物馆与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是要买票的,其它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与其它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喜欢博物馆是因为我有强烈的怀旧情结,总想回头看看人类的过往,人类是怎样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不过我还是喜欢历史上的人类与当时生活的环境。

到达华盛顿的当天下午我们就步行到了白宫。巧的是那天是白宫南草坪开放日。每年春秋两季各开放两天,居然被我们撞上了。最搞笑的是:看到路上有一个一个的关卡,我们以为要买票,就想挤进去算了。到了最后一关像老鹰抓小鸡的被拦住,才知道要给我们发卡片规定入园的时间。在华盛顿,我们步行去了国会山与最高法院,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我们一路走去,儿子不停的指着一幢幢楼房告诉我:这是某某部。华盛顿马路很宽广,绿地很多,放目远眺,视线可以延伸很远!在华盛顿我们去了阿灵顿公墓,肯尼迪纪念堂,二战纪念碑,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很值得一去,我觉得其实在纽约在华盛顿都可以玩好多天。.

美国的生活开支很大,尤其每顿饭在外面吃。在国外总会想起家里,住得舒服,吃自己爱吃的中国菜,中国情结在出生前就深深的镌刻在基因里融化在血脉里。回到上海那天,心情好得不能再好了:出去一段时间,回家的感觉真好!

她到美国去了四个城市,发现也有不少问题,比如治安不是很好,环境卫生也不好,闻到屎骚气。

但她还是想去美国。去美国南部看看毛毛。

我建议她写写美国的博物馆。朱阿姨说,我会听从你的建议,以后专门介绍我在美国去的好几个博物馆。谢谢你的提议。那我再补充一点你提出的博物馆有关中国文物的内容。

有机会去美国真好,出一趟远门,开开眼界,非常不错。

写了一篇《芦墟糕点》发给陈晓思思,汾湖版改由她负责了。又组织了春日糕点的文给小梅。又给蒋坤元发了一篇旧文。

今天下班回家,妻子说,三个人去周庄了。女儿继续休息,一起去了,她发了几张陈于思在周庄的照片给我。

孔网下了三单,两单中有郑逸梅的单行本,《郑逸梅笔下的文化名人》《郑逸梅笔下的书画名家》。一个店主未回复。一个说,明天告诉你。最后一家,下了《野菜博录》《濠梁知乐集》《秋瑾传》等书。店主回复,我在找《濠梁知乐集》。查资料,知该书作者为王世襄母亲。金章(1884—1939),女,号陶陶,浙江吴兴人。画家,金城之妹,擅花卉翎毛,尤精于鱼藻。又善诗词,工楷书,一时有才女之目。

很想买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南社旧籍丛刊》,有《松陵文集》《迷楼集》《浩歌堂诗钞》等,价昂贵,《松陵文集》六百多、七百多。收藏下,等优惠。

金晓琴邮箱转发文友新诗《姑苏城外》,有旧诗的味道,写得好,但也有生硬晦涩之处,可能周杰伦歌曲影响吧。总之,尚有待提升。诗如下:

姑苏一别    城外浮香回了味

盘门向北    一缕琴音细如水

繁华似蝶    而古典私藏徒留余味

七言易写    绝句难了谁

一江春水    城中园林走几回

枫桥夜美    韵味如小桥流水

暮色深闺    猝皓月乱梨花成霜雪

春眠不觉    如你花下约

诗意诀      半䎳风情仍不解

风陵渡前流水    莫负梁祝一世成蝶

爱在春色里明媚

晚上,看《知堂文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猛的睁开眼睛,进入眼帘的是白色。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墙,透明的吊瓶里的液体在滴答,嘀嗒输入我的血管。我看了看手...
    宿芩阅读 3,233评论 0 0
  •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近似神仙一般的名医,出生于西魏,成长于北周,隋唐之际隐居太白山,修道学医,成名于唐初,百余岁接圣旨...
    汗青窃珠阅读 5,696评论 5 9
  •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印度佛教中毁灭之神湿婆的美丽的故事。传说,湿婆和他的妻子很相爱,可他的妻子不幸离世,湿婆悲痛万...
    Aeimqzxvt阅读 1,93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