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朋友圈,各种群,又开始刷屏了。大家似乎是对各种节日充满热情,很乐意凑热闹。已经见怪不怪了。
今天早上有一件事,比较让我触动。我热好了菜,出去叫我妈,她领着刚九个月的侄子在邻居门前闲聊。我喊她回来吃饭,刚转身,邻居婶婶叫住我,今天啥日子啊?我见她手拿智能手机,笑了,回到,父亲节~
给恁爹弄啥好吃的?
给他弄半斤猪肉,配两个白菜,家里有俩圆白菜……
大家哈哈大笑。
我邻居婶婶她比我妈小几岁,大概不到六十,她认字,所以能玩智能手机。了解各种最新的信息。我妈不识字,自己的名字也写写扭扭歪歪,所以也只能用老人机。恐怕很多农村老人都不会用智能手机吧?现在,一部手机,足以让你足不出户,了解世界最新新闻,跟别人语音视频聊天,完全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
我回老家十多天了,忙完了地里的活,前天跟我俩姨商量好去我舅家看我姥姥。我们几家子一大帮人都买好了吃喝饮料去聚聚。姥姥精神状态很好,不过因为我的小表妹,她孙女不肯跟她一起睡觉,一直跟家里置气。老人家操了一辈子心,觉得孩子不听话了,对她不好了,心里有气。我表妹十八,今年年底就要结婚,可能是女孩子大了,出去见了点世面,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跟家里人没那么共同语言,需要自己的空间,其实也无可厚非。我三姨家的小表弟今年15,也休学了,赋闲在家,农村人的发芽结果似乎都在圈里打转,休学_打工_结婚_生娃_打工养家,目光短浅,发展实在是有限的紧。
昨天我跟爸妈还有小侄子一起去集市赶集,理发买衣服什么的。我跟我妈都理了理发,后来给小侄子买了些衣服,鞋子。我妈给我爸买了一个短袖汗衫,拿回家来发现袖口有些脱线,缝了一下,鼓鼓囊囊的,看着不太好看,觉得今天去换。她问我要不要衣服,我说我多的很,不要了。于是我们回去,路上有买了一大袋西红柿。几毛一斤,不知道北京便宜了没有,我回来的时候正贵呢,好像是4元一斤,真是天壤之别。区区几百里路而已,物价差别这么大,看来还是城乡差距的原因。回来时我们绕了个圈子,我妈说从大路又,看看地里怎么样了。我爸骑着三轮电车,我妈抱着侄子和我坐在车上。我转过头看我妈,风吹着她刚理的头发,发梢飞扬,显得很精神,但花白的头发,在染过的发梢被减去后,再无遮掩,赤裸裸的呈现在我面前。岁月的痕迹就像是一把深沉的刻刀,一旦刻下,就再难以磨灭。母亲在家里操持,小侄子出生后,又去市里帮我哥带孩子,实在是牺牲了个人的时间,生活来成就,呵护这个家。下了大路,是我们村的田地,刚浇了水的玉米地两三天便发芽了,一个个在麦茬中举起了手,昂起了头,努力的吸取水分,养分,呼吸空气,想快快长大。我们家的浇的晚,苗出来的比人家低一些。母亲每块地都看看,跟我爸说哪里需要补苗,怎么怎么的。
我爸干农活比较懈怠。他在外打了一辈子工,只有农忙才回来。前年因为北京彻底不让烧煤,他失了业,才回老家。后来据说干活的时候突然心梗,去了医院检查,在县里做了两个支架。现在一直在恢复修养。因祸得福,戒掉了几十年戒不掉的烟,也算是收获。他对自己家的活儿不上心,都懒得去精细打理,我妈爱操心,一直唠叨着让他这这那那。老两口一辈子这么过来,殊为不易。
现在,父母都老了,我们子女正是该扛起家里的顶梁,多挣钱,多陪他们。孝顺父母,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努力奋斗。
毕竟,只有父母在,家,才算完整,才真正的可以称之为家。
谨以此文,献给全天下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父亲母亲幸福安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