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是情人节!
对西洋节,我一直不以为然。对待感情,我是一个不善表露不会表达的人,对情人节这事根本没啥概念。在骨子里我是一个传统的人,我的血脉里融入的是中国国人爱的表达方式,对西洋的这种文化符号很少去学习模仿,在我的灵魂里没有活动的空间。
我一直反对洋节!在外国月亮比中国圆的社会氛围里,洋节意味着潮流,代表着先进。很多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似乎西方的都是好的,生搬硬套、生吞硬咽,导致消化不良,对不理解的东西,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的理智。
对西方节日价值观,我常常感到费解。比如,感恩节感的是什么人的恩?赐给他们丰收的本是印第安人,但他们感谢的却是上帝,虚情假意的庆祝活动后,这些清教徒展开了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情人节的故事也是空洞无味,一个服刑的囚犯爱上了监狱长的女儿,一封封甜言蜜语的书信,让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子深陷其中,竟然流传千年。
西方的情人节故事只有浪漫,只见到了空洞的表白,而看不到生活的烟火味。中国人感情世界里更多的是含蓄,这里的爱蕴含在每日的陪伴守护中,蕴含在柴米油盐中,蕴含在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生活中,爱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常常以一种无声之爱表达爱的故事。
我和媳妇结婚十年有余,这十年,我们从河北辗转河南,如今又回到河北落脚;这十年,我们从北部省会城市,来到预西大山深处的四线小城,甚至还在小镇生活近一年;这十年,我们颠沛流离,先后六次搬家,家庭财产的原始起点不过是一个箱子、一个麻袋;这十年,从轻松自由的二人世界,变成有老有小的五口之家,纵然有锅碗瓢勺相碰的小插曲,但温馨一直是主格调。
我们的相遇来自偶然,我们的结合实属平淡,没有海誓山盟,没有亲朋相祝的高光时刻,没有钻戒和婚纱,没有车房彩礼,一纸证书成本就是结婚的唯一投入。我们就是这样走在了一起,开启了爱的生活。尊重、理解、坦诚、关爱,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从城市回到山里老家,她和我一起下地收割,一起担水扫地;在出租的房屋里,我们在寒冬中盖上三层被子互相取暖,对着菜谱锻练着一手好菜;在面对家庭中婆媳关系的磕磕绊绊,她虽有偶尔的小小性子,但宽容和豁达却是化解疙瘩的主轴。
在国人的眼里,哪天是情人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每天和她怎么渡过。温馨的日子,哪天不是情人节呢?
但平淡生活有时也需要鲜花的点缀,也需要偶尔的仪式感来表达一往情深。过年了,情人节来了,给她买束鲜花、送她一个口红,满足一下她那少女被宠爱感,也是有必要的。
媳妇,情人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