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SD是一种依恋障碍
许多治疗师认为CPTSD是一种依恋障碍。这指的是,幸存者在童年阶段找不到一个可以与之发展健康的亲密关系的安全可靠的成人,因此也就无法向他人学到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技巧。当与照料者建立健康关系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幸存者在成年后通常就很难找到并维系健康的支持性关系。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连父母,本应是最亲近的人,都不可靠,那么如何让他去信任其他人?
社交焦虑的成因
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可靠的人给予爱、支持和保护,孩子通常会对社交活动感到非常不安。他自然而然地变得不愿意向任何人寻求支持,并且不得不把“靠自己”当作生存的策略。
不要再夸奖那些在本不应该独立的年龄便已经独立的小孩了,这不是对他们的鼓励和赞扬,而是对他们的PUA,对他们信任这个社会的能力的消磨。成年人,不论是不是父母,都不应该让一个孩子“靠自己”。
在结构化的社交情境中,大家的预期很明确,共同的目标使人们不再关注对话,而聚焦任务的完成情况。然而,在非结构化的社交情境中,如派对或朋友小聚,则更有可能触发社交焦虑。在后面这些场合中,幸存者不得不进行随性的自我表达,他会感觉仿佛闪回到了童年时的灾难场景。
很多高功能的患者可以正常工作,甚至有一些以服务业为职业,或者工作常常需要与人打交道,比如老师等。他们看似可以正常生活,旁人很难发现他们内心的痛苦。只有在非结构化的社交情境中,他们才会表现得不如工作那样自如,但也会被旁人理解为内向。
疗愈消解了孤独的羞耻感
同时我了解到,真正的亲密关系取决于我分享了多少自己的脆弱。
患者往往拒绝与任何人表露自己的脆弱,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与咨询师也无法表现自己的脆弱,所以也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缺乏自我同情是最糟糕的发展停滞,而恢复自我同情的能力是一切有效治疗的关键。
患者很难同情自己,反而会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寻找足够好的关系型帮助
当幸存者在治疗关系之外还建立起了赢得的安全型依恋关系,就标志着治疗的成功结束。这种关系的对象通常是幸存者的伴侣或最好的朋友,与他们在一起时,幸存者可以真正地做自己。
真正地做自己是一个标志,敢于展现自己的问题和脆弱,敢于表达真实的情感,可以不设防地讲话做事。关系的对象不需要完美,只需要足够好即可。
切断与父母的联系
我的许多来访者在开始接受治疗时,仍然被致其受创的父母过度控制,包括控制其外在行为和内心世界。有时他们的父母仅仅通过每周一通电话就能实施这种控制。同时,这些来访者也常常处于虐待性和/或忽视性伴侣关系中,被压制或被遗弃——这种关系和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如出一辙。这是最具破坏性的强迫性重复,它迫使幸存者经历了两种最糟糕的关系。
一患者每到过年回家之前就会陷入严重的情绪问题中,出现情绪失控。只要想到和父母在一起过年就会出现闪回。脱离曾经糟糕的关系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十分重要,但是在中国,脱离父母关系往往意味着与整个家族的脱离,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不利的也是困难的。以至于父母对患者的负面影响要强于咨询师对患者的治疗,导致治疗难度变大,时间变长。很多成年人的父母拒绝和孩子一起治疗,也不认为自己应该改变,这对于成年患者的治疗是极其不利的。
学会处理关系中的冲突
成功伴侣关系的关键特征是,双方能够以建设性的方式文明地处理愤怒和应对伤害。
再抚育
当自己的父母
再抚育需要幸存者平衡地做自己的母亲(Self-mothering,即自我母育)和自己的父亲(Self-fathering,即自我父育)。当孩子对母爱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时,他就会发自内心地建立起自我同情;而当孩子得到充足的父爱时,自我保护意识就会深植于心中。
反之,得不到充足的母爱的孩子无法自我同情,常常自我贬低,内在的批判者不断惩罚自己。得不到充足的父爱的孩子就会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常常陷于危险和对自己不利的处境当中。
自我母育与“无条件的爱”
自我母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内心建立一种“我们可爱且值得被爱”的深刻感受。自我母育意味着要在精神、情绪和身体等所有层面去接受和爱自己的内在小孩(Inner Child,如果你难以理解“爱自己的内在小孩子”的含义,那么可以将其理解为培养自己发展停滞的部分)。
出现心境障碍的人多是内在自我没有与生理自我同时长大,患者的智力年龄可能优于同龄人,但心理年龄可能停滞于产生创伤的时期。如果重大创伤出现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有可能解离出不同年龄段的自我。治疗的过程就是让患者停止成长的内在自我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成长起来,达到与智力年龄一致的效果。
“无条件的爱”的界限
爱的缺失或爱的突然过早消失会使人极其痛苦,而这种损失是非常难弥补的。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渴望得到那被无端剥夺的无条件的爱,但作为成年人,我们无法指望他人来弥补我们未被满足的童年需求。
唯一的例外是心理治疗,当然,这通常只有每周一到两小时而已。但我见证了许多心理治疗的奇迹般的效果,治疗师给予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足以显著地修复父母之爱匮乏对幸存者的伤害。这种充分而持续的关怀还有助于唤醒那些停滞的发展需求,使幸存者能够用充足的无条件之爱来拥抱自己。
对于一些患者而言,从小受到的创伤使他们很难信任治疗师会给予他们真正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真正有效的治疗关系的建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治疗师需要首先得到患者的信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持续不断地给予患者关心和接纳,过程中会有一些反复,一旦患者真正信任治疗师,与治疗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之后,治疗的效果便会显著提升。
养育你的内在小孩
要想做好自己的母亲,你可以想象在心中开辟一片安全区域,在那里,你的内在小孩和当下的自己永远会被接纳。对自己真切的温柔会让那个内在小孩进入你现在的成年躯体,并让他知道,现在这里是一个受到温暖而强大的成人保护的滋养之地。
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父母的养育,那么没有关系,作为成年人的自己有足够强大的能力成为自己足够好的父母,好好重新养育那个受伤的自己。
下面列举的一些话语可以培养你的自我同情心和自尊心。建议你想象着对你的内在小孩说这些话,尤其是当你陷入情绪闪回的时候。
我很高兴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
你是个好人。
我爱你本来的样子,并会尽我所能永远站在你这边。
每当你感到受伤或难过的时候,都可以来找我。
你不需要完美,我一样爱你并保护你。
你的所有感受我都愿意接受。
我总是很高兴见到你。
你可以生气,我不会让你在生气时伤害自己或他人。
你可以犯错,错误是你的老师。
你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寻求帮助。
你可以有自己的喜好和品味。
你的样子真让人赏心悦目。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价值观。
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并且不必喜欢所有人。
你可以时不时地感到困惑和矛盾,也可以没有答案。
你让我感到非常骄傲。
自我父育与“时光机营救行动”
自我母育主要聚焦在疗愈忽视所造成的创伤,而自我父育则着重疗愈无力保护自己免受虐待而造成的创伤,这些虐待主要来自父母,也可能来自其他权威人物。
当幸存者从各个方面持续接纳他的内在小孩后,这个小孩会感到越来越安全,变得愈发有活力,也会更喜欢自我表达。当内在小孩感受到他的“成人自我”一直在为他提供保护时,他会感到足够安全,并开始释放与生俱来的活力、兴致、好奇心和自发性。
代表团的再抚育
我相信从他人处获得母亲式和父亲式的支持是一种终生的需求,而不仅仅限于童年。
一个从小遭遇父亲虐待和遗弃的女性患者,成年之后不断对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男性产生好感与依恋,结果往往以受到伤害告终,但依旧会再次陷入同样的处境,形成恶性循环。
要找到可信任的他人,并且是安全的、有益的,而不是单纯弥补童年的缺失,这一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