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发了条微信给我,一时没看懂,再一想才反应过来,她是直接复制转发了别人的信息给我。其实,这条微信的内容只有一半跟我有关,她完全可以截取一半给我,显然,偷懒了。
好友是出了名的高情商。那么这次,因为她的偷懒而给我造成了不方便,算不算是低情商的行为呢?——好友之间,这种小事本不足挂齿。不过,这件事倒真勾起了我的一些思绪,让我忆起自己和情商的一些故事。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听说“情商”了,但想来至少也该是我进入职场10年以后了吧,毕竟它是个新名词,1990年才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新罕布什尔大学)和彼得·萨洛维(耶鲁大学)首先提出,而且当时还没有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关注。直到1995年,时任《纽约时报》的科学记者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才引起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之后,“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观念被广为接受,逐步成为主流。等它进入中国时,我已经作为一个低情商人士在职场混了好多年了。
什么是情商?什么样的人是高情商?前段时间看到有个解读感觉挺到位的:情商高,就是让别人高兴,也让自己开心。我的好友就是如此,基本上跟她有互动的人,都会觉得如沐春风,心情愉悦,同时她又非常会自我调节,所以她自己的情绪和心态通常也都是正面积极的。
要做到这两点,首要的是得了解怎么样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高兴和舒服。所以,情商说到底就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情绪感知和管理能力。
我是个典型的低情商人,一是因为我天生对人不太敏感,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没把它当回事。我总认为,独善其身最好,能少接触人就少接触人,这样就不用费心神去考虑别人是怎么想的,我该怎么和他互动了。慢慢地,这变成了我的习惯、性格。
但是,生活在如今的社会,想独善其身哪有那么容易?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要和各色人等接触,从小处说,日子要过得顺手;从大处说,事业要获得成功,哪方面都需要在和人打交道时有良好的互动。而我的低情商时不时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点不适。记得几年前的一次小聚会,某位朋友提起我曾经送给她一件礼物,她很喜欢,我脱口而出:我还送过你这样东西啊,我自己都忘啦!她没再说什么,但事后,在场的另一个朋友表示,她觉得我这样说会让人觉得我送礼物没上心,对方却珍藏着显得很傻。我这才尴尬起来——我是一个健忘的人,经常有这种别人记得的事而我完全没印象的事发生,但我以前真的没有想过这对别人的感情可能是一种伤害。
情商的意义凸现,我不得不开始学习了。该从哪里学起呢?
前面说过,情商是一种能力,而所有的能力,都是既包含了天赋的成分,也包含刻意练习的成果,所以,情商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学过能力三层级的人知道,能力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才干,当我们想提高某种能力时,可以先学习知识、再练习技能,最后把它攒成自己的才干。(关于能力三层级,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详细的说明,感兴趣的可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bc15e0bc9c80)
在情商方面,我的天赋不高,那我想提高情商就要刻意练习了。首先我得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高情商的表现,然后,有意识地在与人互动时去不断练习这类行为,让它成为习惯,最后变成在同类场景下自然而然的反应。
同样,好友虽然天性开朗、乐于助人,从小就人缘好,但在我看来,她的高情商,不仅来自个性,还有后天有意识的自我培养。在进入社会和职场后,她结交的朋友很多,也给她很多帮助,慢慢地她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优势,开始有意识地去利用自己对人的良好敏感度,把握他人的需求并恰到好处地满足,逐步真正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和她做朋友这些年,耳濡目染,什么是高情商的行为我已知晓一二;虽然天生对人的敏感度不高,但有了多关注别人需求的意识,总可以减少一些对关系有伤害的行为。甚至已有些朋友夸我情商高,当然我自己明白,“高情商”还远未成为我血液中的一部分。
就拿本文最开始的那桩小事来说,在想明白她是直接复制别人信息转发给我后,本想损她两句,但一转念,觉得说两句损她的话完全无益,同时觉察到了自己不耐烦的情绪,即时打住了抱怨,只是跟她确认了内容,而高情商的她马上觉察到了什么,一句“冰雪聪明”,两人相安无事。情商高下,立见分明。
提高情商的路上,我需要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