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鄘风.相鼠》

直抒胸臆的骂人诗

上节课学习了《狡童》《褰裳》,我们见识了《诗经》时代青年男女分手时的痛苦与愤怒,都直斥对方是“狡童”。但这样还算不上出离愤怒。《诗经》里有一篇被称作骂人诗的鼻祖,才算是真正愤怒到极点的直抒胸臆的骂人诗。它就是《相鼠》。

《诗经·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什么是相鼠呢?有人注释说这个相鼠是相地出产的大老鼠,它还会直立,这个老鼠很特别。“相”就是仔细的看,我们现在还有相亲相马那样的词。都是仔细看的意思。王老师认为这个“相”用仔细看可能更合适一些。

《说文》皮,动词,用手剥兽皮,剥取兽革者之皮。

你仔细看那个老鼠它还有皮,但是你作为一个人却不讲礼仪,不去死是为什么呢?

相鼠有齿,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你仔细看那个老鼠还有齿,但是你作为一个人,行为举止却没有分寸。

我们稍微提一下这个“齿”字。这个齿字我们看它的甲骨文,就是一个嘴巴里面画了,上面的牙齿和下面的牙齿。

我们把这种字叫做衬托象形。它本来表达的部分就是里面画的那个牙齿。但是单独的画上面两个下面两个,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把外面那个口画上,表明这是嘴巴里面长的东西就是齿,这个齿画在中间的就是门牙。在上古时期齿和牙是有分别的,齿是表示门牙,牙是表示大牙。所以我们有句话叫笑不露齿。

相鼠有齿,你看那个老鼠它还有牙齿,你作为人行为举止却没有分寸,你作为人是这样的话,不死何俟。俟,是等待的意思。不死还等什么呢?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你仔细看这个老鼠,它还有个身体,完整的躯壳。但是你作为一个人却缺少了礼仪。如果人缺少礼仪的话。那和动物还有什么分别呢?你作为一个人不讲礼仪,为什么还不赶快去死。

《诗经·鄘风·相鼠》这一篇,把一个不讲礼的人骂的是体无完肤。骂得是应该赶快找个地方,把自己埋了,赶快去死掉的一种感觉。

它所表达的意思,实际上就像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骂王朗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相鼠》表达的意思也是如此: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种骂人在我们古代的诗文里面。其实也不少。

《左传》:穆公要越过晋国去讨伐郑国,蹇叔就劝阻他不要这样做。因为越国以袭远,越过一个国家去攻打一个远方的国家,这样的事情比较危险,而且也得不到实利。但是穆公铁了心要去偷袭郑国,听不进蹇叔的忠言。就对蹇叔说了句话:“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意思是就你啊,早就该死了。如果你早死的话,你现在坟墓上的树,都已经长得有一拱那么粗了。

《战国策》齐威王骂周天子。周天子有丧事,齐威王就去的晚了一点。结果周天子专门发了一个讣告,责骂齐威王,你为什么来晚了?你再怎么样我就把你砍了等等。

实际上齐威王平时是很尊重周王室周天子的,但是去晚了一点就遭到了周天子这样的责备,心里面马上就来了一股气。他骂了一句:“尔母,婢也。”意思是你的母亲是一个婢女。那么这句话我们看着好像力度也不是很大呀,但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古代的婢女生的孩子,那是身份比较低贱的,是不可能继承王位的。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他的母亲身份低微,他的地位也高不到哪儿去。那么他的位置怎么来的?一连串的遐想就来了。所以齐威王骂周天子。“尔母,婢也”是一个分量很重的骂人的话。

还有我们熟悉的《史记》里面有一个场景,就是鸿门宴。范增举了玉珏,让项羽要下定决心把刘邦给杀了。可是项羽犹豫不决,出来之后范增就说了一句话。“竖子不足与谋。”

什么是竖子?竖子就是我们古代臣的一个非常形象的称呼。因为这个臣字和目字很像。目字是横着写的,而臣是竖着写的。

一个眼睛,就表示一个人趴在地下,眼睛竖着往上面看着主人。那么这个竖子就是表明这样一个人,他眼睛向上看着主人,就是把项羽给直接骂成了奴仆,就是像奴仆一样见识的人,根本就不足以和他商讨大事。竪子:奴僕,僮僕。

唐代杜甫也有比较有名的骂人的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的还有:“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比喻一个人的品行。

《红楼梦》:“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等等都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贬低对方的。还有藏的比较深的骂人诗文。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一下子就把对方的好朋友给骂了,对方的好朋友是个沟渠,他心所向往的是一个沟渠,那么不堪的东西。

通过上面的学习,除了掌握字词的意思和语法知识。你是不是特别惊讶我们的古人表达愤怒,原来是如此的直抒胸臆。不仅如此,古人发个小牢骚,表达个无奈辛酸。也是让人唏嘘不已。下一讲选读《诗经·邶风》里面的《北门》,来解读当时小办事员的心酸之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