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成绩出来后,我们班有一个叫韦子聪的男孩儿数学考了九十九分,全班第一。而语文成绩竟然还没达到班级平均分,这位平时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孩子,两科成绩差异为什么那么大?我首先找到了韦子聪,问其原因,他随口就说:“老师,数学简单啊。”随后我又找到了数学夏老师,试图寻求答案,而夏老师微笑着告诉我:韦子聪很聪明。听了夏老师的话,我若有所思:我教了几十年书,聪明的孩子,见的很多,但是数学能考第一,语文考不到平均分,这个我还没有遇到过。基于这种情况,近几天我多了一些目光停留在韦子聪的座位上,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
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间时间,因为雾霾的原因,同学们留在教室里做眼保健操。休息的时间多一点儿,孩子们有的聊天,有的做游戏,有的踢毽球……教室内外漾着欢声笑语。唯独坐在第二排座位上的韦子聪面前打开一本数学书,他在书的空白处一直演算着,很投入。仿佛周围的喧嚣根本不存在。我没有去打扰他,时不时地注视一下……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井然有序地回到了座位上,迅速安静下来。第三节正好是我的语文课,师生问好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机问学生:“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半分钟过去了,孩子们都一脸茫然,没人举手。我便说了:“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这是古人说的。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接着我由这句话谈到了课间韦子聪的表现和他的期中考试成绩。这时。后面一个女生小手高高地举起。我一看,是平时事儿较多,成绩较差的一个女孩儿,我示意她放下手,也很不客气地补充了一声:“放下。
接着学习新课,导入课文很顺利,教室气氛轻松活跃,第二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自由练读课文,为展示朗读做准备。同学们可卖劲了,也许是我那声不客气的“放下”,我特意走到举手的女孩身边,轻声问她:“刚才你举手,有事吗?”孩子一脸诧异,连忙摇摇头说:“我没事儿。”似乎几分钟前的举手她已经忘了,我正准备离开,女孩拉着我的衣服说:“老师,我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我在课外班学习写作文,学了很多《论语》,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被老师、家长逼着学习不如自己主动学习,自己主动学习不如享受学习的乐趣。”孩子说得多好呀!怪不得手举那么高。听了她的话,我感觉很愧疚,为自己的武断,为过于急于教导孩子们做一些所谓应该做的事,为自己的后知后觉……
我一直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在学生面前有办法的老师,也曾沾沾自喜自己令出必行。想想韦子聪语文没考到班级平均分和举手的女孩,现在却质疑自己“有办法”背后的内涵。我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是否站在所有学生那边?我在设计课堂教学的时候有无考虑到特殊孩子的需求?我的讲解可不可以更有趣,更简练……我眼中的“差生”也只是处于犯错误之后尚未认识与反省阶段的孩子,他会在犯错误中成长……
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是因材施教。我应该真正去听听学生的心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个孩子都需要特别的关心。我应该有更好的教师姿态,温情、善意、敏感、理解、尊重、呵护、体谅、专业和自省这些关键词,今后一定要时刻出现在我的教育教学路上,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