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是近代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缩影,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其中涵盖亲情,家乡情,爱情,家族传统,文化传承,新旧观念矛盾,封建教条,教育,革命,战争,人性,历史多方面的内涵。
对每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极其饱满,前半部分描写大西北的风土人情相当惊艳。陈忠实在性爱的表达上能有多粗鄙不堪,狂放露骨,他在对大西北农村人文景象的描写就能有多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细腻柔美。
这两者冲击给读者造成的感官冲击简直妙不可言,最原始的人性欲望,最伟大震撼的生态自然。里面发人深思的东西很多,白嘉轩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身为白鹿原的族长,半个世纪以来,坚守着整个村的文化传统祖训教条。
白嘉轩娶了七房女人,从人们的流言蜚语中成长起来,成为白鹿原德高望重的族长,在他一步步践行祖宗的家训时,时代在巨变,他只是埋头踩好眼前的棉花机,他的子女却投身于革命,每一个都执拗的像他。
在新文化新政权新思想逐渐取代旧观念的同时,他还能恪守自己族长的本分,不随波逐流,不为利益趋之若鹜,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小说中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十足的坏人,即便各方面品德都优秀、腰杆子笔直的白嘉轩,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还是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缺陷,以至于白家的后代每个人在性格上多多少少有着明显的缺陷。
白鹿两家教育子女的方式截然不同,白家的家训起源作者在开头就已经说明,但是鹿家的发家史作者一直到故事的最后才揭了底。两家风格迥然,但是故事读罢,我不赞成白嘉轩的对子女的教育。
白家就是中国的守旧派,女儿得幸于是女儿,不继承家业,管束不严,比较宠爱,所以才有机会出外读书,接触新思想,最后支持废旧,投身共产党,遭到白嘉轩断绝父女关系,除了老大白孝文中途遭到田小娥的诱惑,人生开始跌宕起伏,脱离他老爸的规划,剩下两个儿子完全继承家风,老实巴交,本本分分,安于现状,以不变应万变。
注定了白家最后会被时代所抛弃。鹿家人看待新事物不会像洪水猛兽,乐于接受改变,不顽固。从鹿子敬对两个儿子的未来没有诸多管束可见端倪,这才会有老大投身共产党,老二先选择共产党后来又改投国民党,两个孩子各自追求自己的信仰。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鹿家的孩子应该更幸福些,有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最后结局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这样的生活都是他们各自所要的。黑娃是个悲情人物,这是因为他从小就受白鹿两家的影响,是个混合体,注定了他充满矛盾的一生。
白孝文属于一个意外,也是一匹黑马。前半段人生顺风顺水,到中间一败涂地,所有人都对他失望,从人人欣赏到人嫌狗憎,这段特别的命运必然使他迅速成长,心智也迅速成熟,到最后看似他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个,也成为了白嘉轩心中的一根刺。
陈忠实把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全部的入自己的艺术视野,构絮宏大,通过对白鹿两族命运的刻画,真实地凸显了“历史”的丰富、神秘。这也是《白鹿原》史诗品格的体现
“仁义白鹿村”的毁灭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同时也是一种人性的悲剧。如果说“仁义白鹿村”象征一种整体性的儒家文化的话,那白嘉轩和朱先生正是儒家文化正面价值的象征,而鹿子霖作为一种负面文化价值的象征,它表达的是作家对儒家文化的矛盾心态,他们共同构成了贯穿小说始终的文化忧虑和文化思索。
最后的转变来的隐晦而又使人激动,兆海新媳妇要改嫁,白嘉轩显示出一些“瑕疵”,黑娃也从反叛回归到儒家。这些都暗示着,在宗法制农村社会里,漫长的,顽固的封建伦理道德的破碎,和“仁义白鹿村”的“仁义”一样,是好是坏,就交给历史和命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