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练琴者是否专注的程度最大,即专注度。
同样一段时间内的练习,比如小明与小刚,今天都练了30分钟。
小明在练琴的时候,只专注于自己的练习内容。眼睛只盯着乐谱,身体只感受与演奏相关的肢体动作。由于极度专注,半小时的练习,一眨眼就过去了。
小刚在练琴之前,刷了一会儿手机短视频。因为一想到接下来的自己,要进行枯燥无聊的练习了,所以先让自己放松一小会儿。
但10分钟过去了,小刚还是没有进入练习状态。这时,小刚听到了隔壁小明流畅的演奏,猛然惊醒,放下手机,开始练琴。
在剩下的20分钟里,小刚的演奏断断续续,飘忽不定。看似他在练琴,实际上脑子里想的是刚才短视频里的内容。
半小时到了,两人都结束了今天的练习。小明收获满满,越练越有信心,还决定参加几个月之后的比赛。
小刚觉得自己的演奏乱七八糟,怎么也练不熟,手指也不干净,演奏出来的音符也都是含糊不清的。
但他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也从不去反思。只会在那生闷气,只会与小明盲目比较。
结果就是越想越郁闷,越来越不想练琴了。
通过这个小例子,我们知道了专注度直接关乎了练习效率。拥有较高的练琴专注度,也是每位学琴者都想获得的基本素质。
如何才能提升练琴的专注度,从而提高练习效率呢?宛与洛接下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小说家雷蒙特·钱德勒有个好方法。他是这样提高写作专注度的:
“哪怕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我每天也肯定在书桌前坐上好几个小时,独自一人集中精力”。
根据作家的方法,又结合众多学琴者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两种小方法,大家要根据自身现有条件,合理运用。
一、“小强度强制练习法”
哪怕练习时间再短,也要保证持续不断地练习。比如每天只练5分钟。
看似微不足道,看似形不成啥“大气候”,但这却是培养专注度的很好的“起点”。
5分钟的练琴时间,相信很多学琴者都能挤出来。
也正因为是自己“挤压”出来的时间,所以在开始练习时,内心自然有珍惜感与敬重感。
来之不易的5分钟。
也正因如此,专注度也就形成了。
5分钟确实练不了太多的内容,但却可以培养出学琴者良好的专注度。
而且长此以往下去,即使每天仍保持着5分钟的“小强度”练习,也能练好很多的演奏技术,学会不少的演奏技巧。
最为重要的是,你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专注了,效率越来越高了。
二、“小强度意念练习法”
有些学琴者,由于所学习乐器的特殊性,即使“挤”出来了5分钟,但乐器不方便携带,此时并不在身边,所以无法练习。
所以宛与洛推荐这一类的学琴者,可以运用我的第2种小方法。
可以尝试着,每天来个5分钟的“意念”练习法。
在为自己腾出来的5分钟里,最好暂时隔绝一切周围的人和事,让自己待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点。
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模拟自己练琴、演奏时的“画面”。
模拟时,“画面”越清晰越好,因为这是专注的表现。
身体可以配合着“意念”与“画面”,进行着演奏的动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意念”练习,你的专注度一定会有所提升。
想检验自己是否更专注了,可以试着在一些相对嘈杂的环境中,继续做“意念”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