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读只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解读】
1、老子知道去辩证的看待“明”和“愚”。真正的“明”一定是好的,但却难以达到,反而在“明”之前的“半明”的状态危害很大。真正的“愚”是不好的,但这里的愚是质朴的意思,是不巧智的意思。
2、事物的发展本身就需要辩证的去看,没有绝对的好坏。而达到玄德境界的人看问题经常和常人相反,因为体悟到深层的规律。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译文】
古代善于奉行大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民之所以不好管理,是因为他们智巧、伪诈的心机太多。靠智巧、伪诈来治理国家,那是国家的祸患;不用智巧、伪诈来治理国家,那是国家的福气。
懂得了这一反一正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明白了治国的法则。总是处于明白法则的状态,就叫做最高的德性。这个最高的德行深不可测,远不可及,与万物一起复归于真朴,这样之后才能完全顺乎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