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孔子曰:“益者三乐(yào),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爱好有三种,有害的爱好有三种。以用礼乐调节自己为爱好,以称道人的好处为爱好,以有很多德才兼备的朋友为爱好,是有益的。以骄纵享乐为爱好,以安逸游乐为爱好,以宴饮无度为爱好,是有害的。”
注:“乐”在表示“喜好”、“爱好”之意时,古音读作[yào]
解读:1、每个人都需要快乐,需要放松,尤其是生活在当代的人。背负了太多的生活压力,各行各业严重的内卷,使我们压力更大,抑郁症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可见寻找快乐,放松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但这也需要掌握好尺度,找到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事,这就是孔子告诉我们的“益者三乐”。
(1)孔夫子建议我们可以用礼乐来调节我们的心情,就是听听音乐,让我们放松。毕竟我们的孔夫子也是音乐爱好者。现在我们都讲究音乐胎教,可见音乐对人的益处是多多的。
(2)孔夫子建议我们多看到别人的好处、长处,多欣赏别人的优点,并能表达出来,这也是增进人与人关系的方法。这样做也能让我们不会陷入对别人的埋怨当中。其实对别人的抱怨、与他人的计较,最受伤、最不好过的是自己,这只会让自己的心更失衡,会陷入痛苦中,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其实放下负面情绪,不吝啬自己对别人的赞美,最受益的是自身。这不但能放松心情,找到快乐,也能收获朋友。
(3)孔夫子建议我们多交德才兼备的好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圈的形态非常重要,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自身就会受到什么样的人地影响。我们要按夫子在上一节说的“益者三友”的标准去交友,自身会越来越好;要远离夫子说的“损者三友”的那些人。好的朋友在一起,如同家人,有什么烦恼,或者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能有个人听自己诉说。这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些都是能让我们找到真正快乐的方式。
2、人做什么事都要有结度,寻找快乐没有问题,但不能太放纵自己、不能太没有节制、更不能过于沉迷。这三种状态都是太过的表现。
比如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就是不可取的。网络游戏的出现,是科技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小玩怡情,累了,打打游戏放松一下心情,其实也没什么。更何况现代还有专门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有电竞人员,也算是为我们的社会发展了两个新型行业,解决了一部分的就业问题。
但不能太过。看到那些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看到从网吧过着泡面火腿加饮料不眠不休日子的那些人;更有甚者还因为筹钱打游戏刷装备而做出违法人员,真的觉得他们既可悲又可气。好好的人,被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这就是太过于放纵、沉迷了。其实他们一点都没感到快乐,而更痛苦吧。闯不过关的痛苦,周围亲人的痛苦。
不但打游戏,包括喝酒、打牌等,都不要太过了。小酌怡情,大酒伤身;打牌为了放松,朋友邻里间玩玩牌、下下棋,也能增进感情,但如果牵扯过大的金额,那就是赌博了,这是害人的事了。
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掌握一个度,不能过于放纵、沉迷。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子之侧,容易有三种过失:没有轮到他发言而发言,叫作急躁;到该说话时却不说话,叫作隐瞒;说话不懂得察言观色,这是没有眼力见(盲目)。”
解读:这段话夫子告诉我们何为适时而言。
1、没轮到自己说话就说话,或者是还没弄明白事情就乱发表意见的行为,这叫做躁。感觉像是年轻的我们。年少轻狂的我们过于任性,总是不假思索地发表意见,不分场合的乱说话。有时更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地怼天怼地,这都是心浮气躁的表现。
2、当随着年龄增加、生活的磨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们变得唯唯诺诺,学会明哲保身,学会了任何事情都闭嘴。但正如孔子说的,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这叫做隐瞒。
3、说话不分场合、不看周围的人的表情和气氛,不会察言观色,没有眼力见,孔子看来这就是瞎。如果气氛非常紧张、或者领导、长辈面色难看的时候,就要想着是否要在这个时候说话,如何去说话,如何打破不好的气氛。
学会分场合、分形式、分对象的适当的说话,是一门艺术,体现一个人高情商、高修养的事情,要拿捏好说话的时机、分寸至关重要。这也充分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中庸,拿捏分寸就是掌握那个度。我们不但在职场、在生活中,人际交往中都要学会适时发言,都要掌握好说话的技巧、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