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与下属的关系,并不是固定的一种关系,他是多种并存的,管理者在上下属关系中扮演多种角色,根据我日常的实践与理解,我简单地分一下类。
管理者与下属是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
这是第一工作关系,你们建立关系并不是因为你们早已经认识,而是你们为了共同的使命,认可这个团队使命而呆在一起工作:你要尽可能地完成使命,让公司更好地经营下去,自己在完成短期的目标后,也能得到不错的收入。
在这关系里面,首先管理者会提出团队经营的方向与一些短期的目标,下属确认并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后,管理者会评估下属的能力,并告诉下属我们今年的目标与方向,让下属做一份完成属于自己份内工作的绩效考核计划——我怎样做,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在这时,目标是可变的,与领导是属于商议阶段,让下属先提完成的计划是怎样的,目标是多少,管理者与下属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定一下大家都认可的目标来,一方面上司评估下属的计划是否合理,工作是否饱和,并且也能评估下属是否在留力,做这事会不会有能力的提升。站在下属的来看,自己承诺的、协商好的目标,该有的资源与人力物力都给了,自己不敢怠慢,想尽全力去干成这目标,拿到相应的奖励与待遇。
很多时候为什么管理者喜欢强压目标:要么就是因为人力物力都短缺,实在没办法,强压下去,能完成多少算多少,自己再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补;要么就是因为懒于思考,以为压一压就能完成,如果完不成就换一批人来干,总有完成的,自己能稳保饭碗。第一个做法是根据迁就于现实,迫于无奈,第二个就有点得不尝失,招不到好的下属来为你工作,都是招一些半斤八两的进来,自己苦于没有人用,公司发展不顺畅,实质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
在定下来的计划与目标后,就有了标准,我们要按这个标准来严格执行并考核下属,柔中带刚地做管理:在划出哪些是红线后,在流程规则都定好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方法,大家就自我发挥,有一些合规并且没有越过红线的,自然可以灰度管理,让下属先做,做出业绩来了再说,不能卡得太死;当越过红线的做法,必须立马纠正与阻止;有一些没做到标准范围的,要提出来,与他一起修正行动计划,并执行起来。
管理者与下属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从现在来看,不下一线、不直接参与到与客户、供应商的业务交流中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名好的管理者,到这里面中去并不是要管理者下去摆平他们,让他们与我们合作,更多的是要了解整个业务形态,以更高格局的眼界中看,咱们与供应商、客户的业务是否有在发生变化,因为员工有时候做的业务做熟悉了,自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丢了一些客户或是与供应商关系不好时,也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但管理者看的角度会跟员工不一样,他们会从更全面的角度、或者是事外人、客户的角度去观察双方的关系与合作的变化,从中发现有哪些存在的问题,但员工没有发现或者认为不是问题的,或者是客户、供应商有新需求,下属是不敏感的,你要把这些记录下来,并向员工提问,以启发的形式来改变他的个人行为,以及注入新的看问题的方法、角度和思想与员工碰撞,启发他们多思考为什么,而不是只做一个“守桥者”,这时,管理者既是发现问题并早日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又是在帮助下属把工作做好,培养下属的能力,让他早日成长起来。
管理者是搭台的,下属是在舞台中央表演的,管理者在台下给下属们鼓掌。
管理者首先是信任下属,才会让他们有机会在“舞台”上表演,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授权,让他们可以自主地开展自己的工作,还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做好,就算犯一些错误,管理者不仅容许他们犯错,还乐意去帮他承担责任,与他一起回顾犯的错误,指出哪些应该怎样调整,让下属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更重要的是,无论前面完成的任务有多难,管理者都是鼓励他们向前进,看人先看下属的优点,思考着怎样发挥出他的优点来,另一个就是下属的缺点看怎样回避,或在团队里面形成互补的框架。
管理者所做的,只是想让下属发光发亮,变成明星员工或者受到很好的表扬,而自己在台下为他们开心与鼓掌,足矣。
更多时候,在业绩没有达到预期的时候,管理者一方面是为大家打打气,另一方面还是下一线与大家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想办法解决,以身作则地去把事情办好,平时有个小里程碑达成,就小庆祝一下:发红包、请吃饭等这些少不了,因为团队离开酒肉是行不通的,有时还会与下属谈心,了解他个人内心最想要追求什么,自己怎样帮他答疑或通过工作来帮他实现。
还有更多的关系,咱先在这说三个,可以查卷我其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