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年关,想起了前几天去洪洞见到的一个人,60后生人,村支书记,人大代表,个子不高,浓眉大眼,体魄健硕,粗壮。
在当地小有名气,家族企业经营着当地几万平米的菌菇种植基地,还有荒芜了的特色酒店,农家乐餐厅,设在市区的重庆特色火锅,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旧物,有点类似于晋商会馆的风格。
吃饭时梁总不擅多言,也不嗜酒,但是谈起年轻时的创业经历,却是滔滔不绝,兴味盎然。
“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腊月十二,我们满载货物送到海南,在那里整整呆了半个月,没有去附近玩过一天,每天只去菜市场,观察市场行情,记录菜价变动规律。后来我发现,来的车多菜价就贵,没有车过来时菜价就特别便宜,两者之间相差多少呢?少的时候两三倍,多的时候十几倍!这就是机会。
“临近春节前的那几天,外地的车已经很少进入海南了,豆角的价格从前几天的0.46元一直下跌,最后跌倒0.10元都卖不掉。我们看到时机成熟,知道摊贩们菜烂到手里一文不值,随即继续砍价,直至砍到0.08元一斤,一下采购了40多吨,把回程的空车装满,并且过水保鲜,路上也不怕冻坏。然后连夜赶路,回到老家菜市场,当时市场上货源紧缺。我们按0.76元/斤批发出去,一趟下来赚了5万多元。要知道那时候万元户是大富豪的代名词。而我短短半个来月赚了5个万元户!”
“后来,人们都热衷于去大城市打工,我手里有钱,就近承包了过境高速公路的部分工程,那时候有钱人不多,利润丰厚,这下又赚了上千万。”
后来陆续开饭店,搞农家乐,建食用菌基地,如今,这一代的农地,多种经营,要啥有啥。是的,他没有离开过乡村,如今身价何止亿万富翁!
从这个人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踏实务实的作风,他全身心投身自己的事业,不管嘴上说的还是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经营,如何抓住商机?十分用心。
其次他善于观察,善于学习,头脑十分冷静。他不做那些虚头巴脑的事情,也不好高骛远,不想着一下要谋划个什么大的事情,而是着眼于眼前,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滚雪球。
但就是这样,他建起了几万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做成了许多人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http://ztjsxw.com/hongtong/youxiucunguan/2019-04-1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