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乾县土梁压榨菜籽油的实地考察手记
乾州蕞娃
乙亥初冬,很荣幸能够陪同《乾州文史》编委崔岳、韩荆州、范荣昌等老师深入我县北部阳峪镇对土梁压榨菜籽油进行实地考察。现就这次考察中的一些见闻简单记录于此,具体的考查结果有待于进一步整理完善后另行发布。
这次考察的缘由在于有人向《乾州文史》投稿,介绍土梁压榨菜籽油工艺流程,因为时隔多年,很多仍对于土梁压榨菜籽油具体工艺流程有些模糊,为进一步核实和丰富完善文稿中所叙述的事情,在四处打听之后,听说阳峪镇还遗存有土梁压榨菜籽油作坊(已经歇业,但老物件基本上都按照原样保留在原址),所以决定深入该镇进行实地考察。
在祝家堡路口,我们见到了这次实地考察的向导的陈选宁先生(网名欢喜天,爱好文学,擅长诗歌)。在陈选宁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祝家堡二组,见到了早已等候在老油坊旁边的祝荣昌先生。这处老油坊是祝先生的兄长祝其昌(也做祝齐昌)先生经营的。祝齐昌先生现在和儿子一起在西安居住。
据祝先生介绍,油坊是从他祖父手里创立的,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规模逐渐扩大,家境逐渐转好。但土改的时候,他们家也因为有油坊而被定为地主成分,油坊被没收。改革开放以后,其兄长响应政府号召,为了发展经济,才重新经营老油坊。刚开始,生意一直很好。
后来,随着榨油工艺的发展,机械榨油逐渐取代了土梁压榨菜籽油。这是因为机械榨油出油率高,成本低,土梁榨油出油率低,成本高,生存艰难,难以为继。大约十年前,因为成本的原因,祝家堡的土梁压榨菜籽油作坊不得不关门停业。
踏着没过膝盖的荒草,我们来到了油坊门口,打开尘封已久的屋门,我们看到了解放后改良的土梁压榨菜籽油的生产车间。说改良主要是指磨坯的工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水磨(石磨用水轮驱动)变成了电磨子。
进入油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根乌黑粗壮的油梁,这油梁大约有14长。油梁下边有一块木板(箭木)支撑着,油梁的上方绑着石头。用作油梁的树整身㡳部直径应在50公分(因这里已做了斫削加工)、稍部约20公分。在油梁的另一侧是一棵倒竖着的大树(倒栽木),大树中间做出一道槽缝,槽缝宽约10公分左右,长约1.5米,中间夹着用来调节油梁力量的钢管(原来是木头楔子)。昨天实地考察时最大的不足就是忘记带早已准备好的皮卷尺,在祝家堡村一时半会儿也没有找到皮卷尺,所以很多数字都是估算的。下次去的时候一定要记好带上皮卷尺,把这些尺寸一定要量清弄准。
因为这里已经废弃,多年不用(但屋内仍可以看到原来使用的电闸,还有一个小电机等物品),所以屋内光线阴暗。借助着手机手电筒的光源,我们看到在屋门的右侧是一个庞大的地坑式的大锅台(采用地坑式锅台是为了便于操作),这是用来蒸菜籽的,目测这铁锅的直径应该在1.5米左右。
在油坊大门左侧有一个石磨,采购来的油菜籽晾晒后,缓缓倒入石磨上方的巨大的木斗中,顺着“刷刷”地流入石磨的磨槽,石磨不停歇的“吱吱呀呀”的旋转着,金黄色的菜籽碎沫就会慢慢的流下来。
我们还看到了位于油坊里侧半空的滑车(天滑车),它和位于油坊中段纺车状的滑车(地滑车)一起构成了一组滑轮,工人脚蹬手搬,转动滑车(也有人称之为踏绞车),就吊起了“油梁”。油坊就是沿用古老的杠杆原理来进行压榨。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用竹皮编制而成的油圈,油圈直径50公分,高10公分,中心部向外凸出。看到了师傅们用来砸实油坨的木拐(用硬杂木制作成榔头状的工具)。在油坊的仓库,我们还看到了油坊的主人祝齐昌所使用的账桌,以及乾县卫生局为其颁发的两份卫生许可证(一份是1997年8月22日颁发,有效期至1999年8月21日,一份是2001年9月5日颁发的,有效期至2004年9月4日)和当时所使用的油证(客户领取菜油时的凭证,上边有祝齐昌的印章)。
这次实地考察,我们基本上明确了乾县土梁压榨菜籽油的工艺流程,首先要筛选和清净油菜籽,晾晒干后用石磨进行研磨粉碎,然后用蒸锅蒸熟,再用稻草和捆绳包成坨,最后将胚坨放到土梁槽里,用土梁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压榨出油。第一遍压完后,再把胚坨破开打碎,重新蒸一次(需要加水,不然其中的菜油就会蒸发),后再包坨压榨,一般要这样反复三遍,出油率可以达到30%左右。
我们也知道在整个的压榨过程中,蒸坯和包坯的是关键技术,尤其是要掌握好蒸坯的时间和火候,所以说负责这项工艺的人属于大把式。我们知道了在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油坊中会有东家、大柜、二柜、大把式、车夫、伙计等人。知道了压榨菜油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春冬季节一般都是关门歇业的。也知道了菜籽最好用当年新收获的,这样出油率高。我们还知道了头梁油要比二梁油、三梁油要好一些。
同时,还知道了在杨家河谷底有南北中三家油坊,南油坊是祝家堡祝家,北油坊是阳峪董家,中油坊歇业较早,所以大多数人对此印象不深。这两家最初都建在谷底,这是要利用水力推动石磨磨坯的缘故。一行四人在陈选宁的陪同下,还专程来到杨家河水库岸边对当初的老油坊遗址进行了大致的辨认。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有待于和油坊的主人祝齐昌进行沟通:一是土梁压榨菜籽油工艺中各环节所使用工具及各部件的名称;二是油坊的日常产量和盈利情况;三是油坊的用工人数、具体分工和要求;四是油坊的字号、油坊的发展传承故事以及辐射范围等。
现在能够把土梁压榨菜籽油的工艺能说清楚说完整的人已经不多了,祝齐昌是难得的最佳人选,因为他们家祖孙三代经营土梁压榨菜籽油作坊,而且他本人也经营土梁压榨菜籽油作坊多年。听祝荣昌说,其兄长祝齐昌前一段时间受邀赴富平指导土梁法压榨菜籽油的建厂工作。但是,祝老先生也已经年逾七旬了,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完成这一资料的搜集整理。真希望能够早日见到祝齐昌先生,能把这一切弄清楚弄明白。
在回来的途中,大家还专程来到罗家岭烈士陵园对部分烈士的资料进行了考证。在这里,崔岳老师还再次见到了前多年上家巷的修路过程中挖出来的,乾县社会各界人士“抗战阵亡烈士纪念碑”,此碑树立于于民国二十七年。此碑在现存资料中缺乏相关记载,立碑缘由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最后,要再次感谢陈选宁和祝荣昌先生为本次实地调查所给予的帮助。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行走在乾县”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