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快乐!”
“加个称呼。”
“教师不就是今天最适合的称呼?”
面对儿子的神回复,我彻底无语。
“中秋快乐。”
“拍一张西安的月亮发来我看看。”
“阴天,明晚拍。”
父子间的对话,永远是如此简单干净,犹如记忆中的老冰棍,期待着儿时的甜蜜,真含在口里着却吮吸不到一丝期盼的温润与舒爽。
突然顿悟,这像极了我的中秋!
喜欢中秋,也最怕中秋,常常盼着又躲着,走着又停着。
忽发奇想,让各地朋友:拍下今晚的月亮送给我,注明地点。
一瞬间,各地明月奔涌而来 ,打开电脑想收藏,却不知从何落笔?正感叹着,跳出一个建议:从月饼写起。
记不清从哪一岁开始,突然忘了关注月亮的盈亏圆缺,但清楚记得儿时的快乐确实在一个又一个吃月饼的时光里翻过再翻过。
推开窗,月光如泻,远处的房屋,近处的花草,都披上了一层淡淡地清辉。今晚夜空澄澈,静赏一轮孤月,让你看不到众星捧月的繁华与喧嚣。“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仰望夜空,恍惚看到张若虚正从月中移步而来,风神潇洒,不携带苏轼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感伤与忧愁,也淡化了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惊惧与关切,仿佛如此时明月与我,开放胸怀去接纳,月的阴缺圆缺,千姿百态,摒弃设想,让此时的月与我,犹如李白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姚安的月和大姚的一个样,老乡!”
正想回复:你不知月也不知我!你不知我待月这样,也不懂月待我如何?
翻阅着往昔学生从各地大学发来的明月,品评着新进的家长传来各自家乡的月亮,欣赏着许多跑友拍出月下的奇葩造型。
夜凉如水,淡淡的充盈似乎浸润进每一寸肌肤,让你真实的洞见自己曾经的忘却与疯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今夜,这一轮明月,真的还像打饼子一样,能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中秋?
记不清从哪一天,我再也没走进乡村的田间痛快地看上一眼这轮明月。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在拥挤的小城人流里,在高高低低的楼层里,我躲避着月亮,不停地对人生修修补补。
第一次发现:我是如此盼望月亮,却深深躲避着月亮。我不知月,月不懂我,却只念着饼子,甚喜!
望着武定家长供月的饼子,一排清香插满米盆,桌上的月饼上面开满了淡黄的菊花儿,还有淡淡的香味儿,与月亮上的那桂树的香味合在一起,清淡而悠远。
今夜,我又看到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