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273,7-18-2,离娄章句上18-2》
【"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今天是丁酉年甲辰月辛未日,三月十八,2017年4月14日星期五。
上一节,孟子讲解了君子不会亲自教育子女的道理,一是情势上行不通,二是父子关系会受损。对此,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孟子提出两个措施,一是"易子而教",也就是朋友之间交换孩子教育;二是"父子之间不责善",亲人之间的互相要求,不求全,不要求完美。
"易子而教",体现了两点精神,一是责任,一是朋友之道。从父亲的角度而言,既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又有爱护亲情的责任;从朋友角度而言,互相托付了教育对方子女的事情,就有履行所托,完成使命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既要正,又要严;而“德业相劝,过失相规”,这是朋友之道,也就是说,朋友之间交往的目的是促进德性的成长,交往原则是彼此指正过失,辅助成德。
"父子之间不责善",这是比"易子而教"更重要的做法,也更难做到。父子关系,也可以引申到亲人之间的关系,区别于朋友关系。亲人之间第一性的、根本性的、最高性的原则是亲情,亲情贵在恩意融洽。父慈子孝是实践真理,不是理论,要做到,不要空言——做父亲的要量才养子,根据孩子的天赋禀性发展他,克制求全责备的欲望;做子女的要根据父母的志意,用好的方法提出不同意见,不可强其所难,一定要他这样那样。
为什么亲人之间不该要求对方完美完善呢?如果父子之间相互责善,会危害家庭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破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破裂,孟子说,"不祥莫大焉",再没有比这更不吉祥、更加不幸的了。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破裂往往从相互要求开始,也就是责善。这时候,则父亲有忿怒之色、子女生埋怨逆反之心,终将导致父子之间相互伤害情意乖离。
父慈子孝,然后家道兴隆。家庭是港湾,港湾不是航程。航程要争风搏浪,港湾要宁静祥和,所以,家庭贵在和气。
古人易子而教的方法,确实有道理。从孩子应该上学接受教育开始,直到成人立身,一方面保证教育贯穿始终,另一方面又通过婉转间接的方法教育和爱护,不至于伤害亲情关系,使他养成良好习惯,不被外在的物质欲望诱惑。
这个方法“不严而化,不劳而成”,直击人心,促人深省,值得效法。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