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的距离并没有真正的拉近,反而越来越远。社恐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标签,社交也成为了一件麻烦的事情,尤其是与陌生人社交,更是麻烦又让人头疼。
但如果把社交当作一场游戏的话,其实它也没有那么复杂。
《人间游戏:冲破社交陷阱的人际沟通分析》是美国精神病学家艾瑞克·伯恩的著作,他早年学习精神分析,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沟通分析心理治疗流派。在这本书中,他将日常社交以游戏的名字命名,并加以了分析与讲解,让看似严肃又麻烦的事情,变得简单化。
看完这本书就会发现,那些看似很让人感到恐惧的社交,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其实是如此的简单。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游戏分析,那就是什么是社交游戏,通过结构、沟通、程序和仪式、消遣和游戏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部分是游戏汇编,也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社交游戏,包括人生游戏、婚姻游戏、聚会游戏、性游戏、黑社会游戏、咨询师游戏、好游戏等。
这个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具体应用解释,举例来说,在聚会游戏中有一种沟通叫做“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这样的句式。通常应用于一群人给一个人出主意的时候。
类似于“你为什么不去做XXX事情。”提出建议。
另一个人会回应,“是的,但是我因为XXXX。”表示反驳。
这种问答经常发生在朋友之间的对话中,有时候是一个人向一群人寻求意见,也有的是单纯的抱怨,但是别人想要提出意见。那么对于这种游戏真正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是一方想要看看其他人是否能提出一个让他挑不出毛病的解决办法。目的是获得安心。角色是无助的人和劝告者。
心理层面的沟通是父母:我会让你感激我的帮助;儿童:来试试啊。
心理助力是关于屈服的冲突。内在心理获益是安心。外在心理获益是避免屈服。生理性获益是理性讨论。存在性获益是每个人都想支配我。
这一看是否就能明白,为什么有时候提的建议越多,或者是一旦用这种句式,反而会引发对方的反感了吧。”你为什么不“句式本身就带有着父母对儿童说话时的优越与上位者色彩。会引起被询问者潜意识的对抗,让他们找各种理由去否决这个建议。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给人建议的时候,经常是无用的,甚至于最后会不欢而散。
毕竟小时候,我们也是这么和父母吵架的。
了解了游戏的内在规则后,就是第三部分了,那就是超越游戏。
这本书并非是为了让你掌握所有的游戏规则,成为游戏玩家。而是希望你能看懂这些社交逻辑,突破游戏规则,不被游戏所束缚住,避免这些社交陷阱。
毕竟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社交是有效社交,是愉快的社交。那么就要避开这些坑才可以。
《人间游戏:冲破社交陷阱的人际沟通分析》这本书很推荐对社交有疑惑,或者是总觉得自己社交不是很顺畅的人。看完这本书,相信对你一定有所帮助。
如果把社交当作一场游戏,是不是就简单了很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
- 1. 最近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件,让我很不能理解:比如,因为拒绝分手,男方捅了女方数刀;婚前百依百顺,婚后变了个人甚至...
- 作为一个重度社恐患者,真的后悔没有早读到这本书! 以前的我很是羡慕那些沟通达人,他们总是可以应对各种场面,而我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