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春
历经千帆,冬已靠岸,一路向春。明天是立春。
我们知道,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老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诸多的习俗,其实也都是勤劳的中国人对新春的一种祈盼。老话也说;四时轮替以春为首,万象更新以春为始,春之始谓立春。立春时节,天气转暖,枯柳生烟,柳眼渐醒,每一个枝条仿佛都睁开了眼睛,是在告诉着人们,装扮一新的春姑娘,正在款款地走来。也难怪历代文人雅士们都曾醉在其中,不吝笔墨。白居易说;“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辛弃疾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施枢说;“青青柳眼梅花面,才染阳和便不同”。诗意与春意相伴,美在眼前,醉在心中。
我们也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制定出来的,按照时间的顺序指导生产生活的这样一套系统,但它最早其实是来自于先民们对于气候和季节变化的感知。先民们观察日出日落寒暑交替,逐渐的才有了时间的观念。天气炎热的时候和天气寒冷的时候,当然对应着夏天和冬天,然后在夏天和冬天之间逐渐地又加入了春和秋,作为过渡。这是人们最早对于时间的观念的形成。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一个季节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开始的标志。立春以及立冬立夏立秋这些节气就是这么来的。所以立春的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词条里的解释就是“建始也”,开始的意思。立春不但是二十四节气的开始,也是春天的开始。每当立春到时,就意味着寒冷肃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过去,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正在到来。
我以为,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自然界中,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特别重视立春,在古时就有迎春之仪。据《魏书•礼志》记载:“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酒、脯、枣、栗,无牲币。”这是说,到了立春,皇帝会派遣大臣执行迎春典礼,以酒、脯、枣、栗作为祭祀用品。只是没有用牲币,够不上大祀的级别。到了隋唐时代,立春祭祀春神的规格提升了。据《隋书·礼仪志》中记载:“顷代郊祀之服,皆用衮冕,是以前奏迎气祀五帝,亦服衮冕。愚谓迎气祀五帝亦宜用大裘,礼具一献。帝从之。” 《旧唐书·礼仪志》也记载:“武德、贞观之制,神抵大享之外,每岁立春之日,祀青帝于东郊。”在隋唐时代,祭祀春神以皇帝的始祖配祀,属于大祀的一种,规格很高,场面浩大。此后,历经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千百年的变迁,祭祀春神的规格日渐下降,但形式更加多样,影响更加深远。以至于到了现代,全国各地依然有许多的地方在立春举行祭祀春神的习俗,并演化成鞭春牛、探春词条、咬春、送春、拜太岁等活动。
当然,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变暖,万物复苏,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萌生发育。此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向上向外升发。因此,人们的起居、饮食、运动、补养等方面都要顺应春阳升发的这一特点,在调摄养生中注意保护阳气。俗语也说“百草回芽,百病引发”,春天万物萌动,也滋生细菌,所以春天应特别注意讲卫生。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以后,是以风温邪气致病。《黄帝内经》中也写到:“风者,百病之始。”因为其他几种邪气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像寒邪、热邪、湿邪等。
当然在每一个节气中,都诞生出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歌,立春也不例外。亦如,唐朝诗人杜甫,在766年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投靠夔州都督柏茂林,租买了一些田地,暂时居住下来。他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春暖花开的立春时节,他难免也会想起昔日的太平盛世,和在两京过立春的美好情景,便挥毫写了一首《立春》的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亦如,张九龄的诗《立春日晨起对积雪》中说:“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他的意思是,那年的立春,忽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窗前的竹叶更加润泽,院子的梅花也因为雪落而更美了。原来立春之日,还会有雪落,有梅香。但心中的感觉,已全然不同。冬季赏梅,是在寂寥之中要去抓住一点希望。立春赏梅,心里满是欢喜。因为他知道,纵使春寒料峭,从今日起,一切向暖,生活向美而行。也亦如,元朝文人贯云石写过这样一首很有意思的散曲《立春》:“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这一首散曲写出了立春到来时万物苏醒、生机萌发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学价值。
时至今日,人们的生活已踏入到了信息化的社会,那些古老的立春庆典与典故等,早已淡去。只是在某些的地区和民间,至今还有所保留,但只能作为是历史隧道中的一颗小小的遗珠,已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了。只有当人们在追溯时节时,去翻翻古书,才会引起人们的精神上的共鸣和视野上的扩展。
我喜欢立春中的一些典故和古籍中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