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还稻柴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里,正由于稻草也是计划供应的,紧缺在所难免,农户之间借来借去便成了必然。
爷爷告诉我,六十年代初,我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呢,他就曾代表我这个“黄”家向他母亲、我太奶奶娘家小周家宅的一户老亲戚借过几百斤的稻草。
——“六十年代”:此处专指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
那时,作为鱼米之乡的新场农村,水路四通八达,乡间小路却常常遇河而断。要到离家稍远些的地方,划船去,往往比走着去更方便、顺畅、快捷。
——“划船”发音“握腮”,叫“摇船”发音“摇腮”。
那次爷爷就是划着小木船去的。出去时空空如也,回来时稻草堆得高高的。这船稻草可派了大用场了,着实救了我家的急。
——“小木船”发音“小冒腮”,叫“小舢板”发音“小舢掰”、“水桨船”发音“思桨腮”。
——“急”发音“结”。
之后的几年、十几年,我家一直没有多余的稻草用来偿还。再后来,蜂窝煤进门了,土地包产到户了,稻草不再那么稀缺了,作用越来越微不足道了,也更不值钱了。
——物资“稀缺”叫“紧张”。
就这样,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爷爷曾上门找过对方,对方竟然记不起还有这么件事,一再表示,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不必放在心上,现在也不缺这东西,真拿过来了还不知道放那里呢。好人呐!
还?还是“听人劝,吃饱饭”,不还了?爷爷一锤定音,“还,必须还,还要多还!”
土地承包后的第一个收获季节,我家终于还掉了欠了二十多年的人间烟火债,压在爷爷心头的一块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稻草是不值钱了,还,也没有了任何压力,纯属小事一桩。但不还,就是件大事,与所欠物品值不值钱没啥关系。我爷爷自始至终不曾犹豫过。
——“小事一桩”叫“毛毛雨”。
——“自始至终”发音“私私私总”。
——“犹豫”叫“打嗝愣”发音“当嗝愣”、“打过嗝愣”发音“当顾嗝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