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
春秋时期,周王室因为数代国王过度征讨,王室军队损耗过甚。尤其平王东迁洛阳之后,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依靠,势力逐渐衰弱。
一些诸侯国在军事、经济上渐渐强势起来。彼此之间相互征讨,有数位诸侯都称霸一时。
在古代,“霸”字通“伯”,《说文》曰:“伯,长也”。所谓霸主,也就是诸侯之长、群雄领袖的意思。
周王室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维持天下稳定的情况下,有些比较强力的诸侯,便站出来代替天子征讨不臣,平定四方祸乱。而周天子也愿意为之奉上霸主的名号,以延续周室宗庙的稳固。
自古以来,对于五霸之说种种不一,相对权威的史籍中就记录了不下于七种组合,更有部分学者认为“五”只是虚数,并非实指五位霸主。
《史记》: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白虎通·号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汉书注·诸侯王表》: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
《辞通》: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
《鲒崎亭集外编》: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四子讲德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
然而出现次数最多的,当属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接下来我们便用春秋记五霸篇来一一列数诸位霸主的功业事迹,以为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