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新闻标题《最后的绿皮车》。其实,我并没有看文章,但这标题已经勾起我的很多回忆。
这几年,早已习惯了白色的动车。高速,安全的动车让城市之间距离仿佛都缩短了。所以探亲,旅行,出差,我都是选择动车,已经很久没有坐过绿皮车了。
但在记忆深处,大多数的经历都是跟绿皮车联系的。
我的母亲曾经是一名列车员,她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是在绿皮车厢里度过的。母亲跑的线路是从我们所在的县城到周边的一个大城市。现在想来其实距离并不远,但是绿皮车的速度慢,而且每个沿线的小站都会停,所以单程就会超过四个小时,中午会在那座城市休息几个小时,下午回程,一整天都过去了。
母亲有一只黄色的长方形闹钟,看起来就像个小砖头一样,放在母亲的枕头旁边。母亲常年失眠,往往后半夜才能入睡。而列车员的工作要求在七点前就要集结点名,母亲担心自己迟到,闹铃总是定的特别早。铃一响母亲就会醒来,把闹铃按掉,生怕吵醒我们。母亲回忆起当年,感慨到那时候上班路上真的是困,走着路都要睡着了。就这样,母亲当列车员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迟到过。
在我还小的时候,因为母亲列车员的工作,常常我还没起床她就已经出门了,而我睡着了她才回来。记得有次我发脾气不肯睡,一直等到母亲回家,让她给我念新买的小人书《西游记》。现在,我的工作也很忙,工作日女儿也很难看到我。有时候很晚了她还没睡着,听到我回家就会光着脚跑来拉我,让我给她讲故事。我才有些了解母亲当年的心境。
有时候,母亲也会带上我或者姐姐跟她一起到上班。现在想来这样做当然是违反规定的,但是当年我们还小,父亲有时又会出差,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母亲车班里同事也不会多说什么。对母亲来说可能还是有些缀缀不安,但对我来说倒是非常开心,毕竟那时各家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能坐火车已经能让孩子很兴奋了。坐在车窗旁看风景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有时候,我跟姐姐还会帮着母亲拖地板,这些对我来说很新奇,也有旅客会夸奖一番,于是更卖力了。
早期的绿皮车,除了常规的卡座式的车厢,后面还挂有类似地铁的车厢——只有很少的长条形座位,方便给那些沿线小站的农民进城赶集。只收很少的车费,人们带着大框的菜,甚至活鸡活鸭,一派热闹的生活气象。位置肯定是不够的,人们在车厢地上铺张报纸就坐下了,等到了站就把报纸一收,挑着沉甸甸的扁担下了车。
走过这闹市一样的车厢,最后一节是列车员的休息车厢。里面可以烧水,热饭,休息,聊天。列车员的工作繁忙,吃饭也是轮流吃的。妈妈有个银白色的饭盒,虽然不是保温的,但是可以直接放到炉子上加热。饭合分两层,打开盖子露出很浅的第一层,可以装些菜,把这层还可以取下来,再下面就是装米饭。妈妈就是用着这个饭盒,在轰隆隆的列车里吃了好多个年夜饭。
妈妈坐汽车会晕车,坐火车却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平时严重失眠的她,在火车上也能睡得着。也许对于妈妈来说,绿皮车上的生活已经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如今,妈妈早已退休,而她所服务多年的绿皮车也将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