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又是一个学期要结束了。中高考学生已经毕业了,其他年级学生也马上将要迎来暑假了。这不,我们家里这个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也即将要开始暑假生活了。
幼儿园有开设暑假班,本学期放假后无缝衔接继续上暑假班,直到八月底放一星期假,再在9月份进入新学期。
我纠结了很久,最终决定还他一个快乐、无负担的童年,暑假班终于忍住没有报。他很高兴,说可以天天在家玩了。(哎,怎么不知道上进的)
想起我的童年,我可是巴不得天天上学的,放假有什么好,一堆事要做。上学的日子,就只顾专心学习,可舒服多了。
现在的孩子,放学也是玩,放假也是玩,生活质量高,家务活参与的少,手工活更是闻所未闻。对他们来说,大把时间专心玩,真是太过美好了。
小时候的我,放学写完作业,就要帮家里干家务活。每天三餐的煮饭和洗碗,晚饭的菜,都是我做的。每晚去河边洗衣服,从8岁多就是我洗全家人的衣服,一直洗到20岁离开家里。养鸭喂鹅,人要吃饭,牲畜当然也要吃饭,到点了肯定要去喂的,逢年过节还指望卖鸭卖鹅换点钱呢。扫地拖地,这就更不用说了,做了十几年。
而占据我几乎全部空闲时间的,是永远做不完的手工活。小村庄,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手工活,我都数不清我做过多少种手工活了。
七八岁的时候,跟随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做手表的表链,一堆小小的零件,竟能被小小的手组装起来,变成一根一根的表链。尤记得,当年初学时,为这样神奇的魔力而震惊了!不过这个当时做得不多,才做两批就没有了,所以对做这个印象不深。
有段时间,老妈也没事做,于是她重操旧业,拾起她少女时代天天做的针线活。于是,我也被培养起来了。印象里,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做了好几年针线活。给各种奇形怪状的衣服绣上五颜六色的彩线,或者绣上珠子、亮片这些,承接的衣服大部分应该是演出服。不过当时太小,不太懂,只知道听话照做,该怎么绣就怎么绣,绣完交回去给手工主人,换点钱回家交给老妈。至于这些衣服最后会去哪里,从来没思考过。直到现在,自己以及家人的衣服,如果崩了线或稍微大了点,我都自己取出针线盒来改,这功夫就是小时候留下来的。我妈总说,这手艺能跟人一辈子,她就见不得衣服新新的、出点问题就扔掉。啊,至今我还是这么听话,衣服一穿好几年,出点问题就自己解决。
后来听说二伯母打毛衣比较好做,赚得多点,于是我跑去跟二伯母学勾毛衣。也是小学初中阶段,一放假就在家里,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勾针织毛衣。一卷卷的毛线好温暖,各种颜色都有,勾毛衣难度比针线活小点,赚的钱又多点,我做得很开心。学来的手艺也有派上用场的时候,我曾经穿着自己织的毛衣上学,嗯,好像是五六年级吧。到了初中,去了别的村上学,我就不敢了,自己那点不上台面的手工,不好意思穿出去见人了。
还曾经跟几个同学,骑着破单车到隔壁村去帮人撕铜线。那些可能是电线吧,太久忘了,具体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电线外层的塑料层剥开,将里面的铜线分离出来。这活儿一天6块钱,我们几个小屁孩可高兴了,谁都愿意去做。只是,一天下来,手上到处是被割到的伤口,到处有血迹,后来我们就学乖了,随身带着胶布,哪割伤了流血了,胶布就往哪贴上去。哎,这回忆真伤心,血汗钱哪。当时应该是10岁左右,总之还很小。
整个青少年时代,有太多这种回忆。
还曾经到镇上的玩具厂去帮忙包装玩具,也去牙签厂包过牙签。这都是后来有十六七岁的时候的事情了。
对了,占据我整个童年的,是家里永远不断的另一种手工。
一种小小的零件,由塑料和铁组成,据说是做窗帘的滚轮还是拉杆什么用的。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没有窗帘,小小的房子小小的窗,谁都不需要。但是,这种手工活却风靡了好多年,直到现在,还零零星星,每村都还有一两个在放这种手工活的。
我上网找了一下,竟在某宝上找到了类似款!天,有点激动!
就是差不多这种。
记得最初做这个,是一种类似于最上面这一行的型号,但是小白轮子里有7颗小铁珠子。小铁珠要用硬币按下去。最开始有这种手工的时候,这还是个新奇玩意。物以稀为贵,于是放手工活的人对做工的人要求非常严格,做好的手工装在米袋子里,交回去的时候,主人把它们倒出来,摊在地上,慢慢检查,看有没有不合格的。所谓的不合格,就是珠子多于或少于7颗。
虽然不好做吧,但是这个是长期有的,而且可以带回家做,对于时间倒是没有要求。于是,这个东西就是和我的青少年长期相伴了。白天可以去做其他各种事,回家以后当然就只“宠幸”这个了。吃完饭可以做,等待上学的时间可以做,晚上边看电视边做,星期天一条巷子里的一群小伙伴约在一起坐到树下去做…总之,它填满了我每一个时间空档。
后来,这个零件也会慢慢变化,就有一些变成了图中这个样子。不再有珠子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铁芯。这条铁芯,要用专门的小机器钉进去。于是,家家户户门旁边都摆上了一台小机器,每日每夜都在“叮叮叮”地钉。
还有一段时间是加工最下面这圈铁环,这个环子是用尖嘴钳夹紧的。这项手工,又带动了尖嘴钳的市场,因为大家人手一支,一个家庭里总有好几支是买来夹这个小铁环的。
…
回忆太多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七八岁都还是个宝宝,哪像我们,骑一辆破旧的儿童单车,就跑去隔壁村子“找工作”?
虽然我对待这每一件事也都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但我还是觉得学习最好,上学最好。手工活赚的钱我从来没自己花掉,也都给了妈妈。我不像有些孩子,做手工是为了赚点钱买零食。
那时候天真单纯,零食竟也诱惑不了我。
现在,为了大家暑假不至于没事干无聊,也为了解救万千忙碌的父母,学校竟有无缝连接的暑假班。可是,又有几个真心愿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