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提起坚持,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父亲过去时常拿来劝谏我的那句话:“你一定要坚持啊。”

那副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样子,让我不知该如何回应。只是有种“说得挺有道理,可我就是做不到”的无奈感。

从前我以为坚持很难,我以为我做不到。

如今发现,其实坚持不难,只需以下几步即可。

一、设定目标

你希望自己五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现在培养什么样的好习惯呢?

也许是阅读、跑步、早起、学英语…

记住,设定目标是第一步,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自然就有了坚持的理由。

目标的设定要注意一点:一次只定一个目标。比如阅读,其他保持不变的同时,这个月就围绕着这个目标转。不可贪多。

为什么只能定一个目标呢?因为当人习惯于现有的生活时,是不需要耗费能量的。但是如果做改变,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那就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去适应。目标太多,人自然越疲惫,放弃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一次只设定一个目标。

二、婴儿学步(第1~7天)

刚开始,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宜过高,以“简单、轻松”为主,比如跑步,不要觉得说我一开始就设定几千米,而是只要我跑五分钟即可,或者只要我跑100即可。

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开始去做,一旦开始去做,就成功了。比如阅读,一开始你可以只看一页书就完成了,而实际情况是当你开始看,往往不只看一页。

因为任务少,简单易行,反而我们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不然你会发现所有时间的空隙你都在无聊地刷微信,做着一些无关紧要完全是消磨时间的事儿。

所以,婴儿学步阶段,做多少并不重要,而是建立一种每天都在做的新习惯。

三、不稳定期(第8~21天)

婴儿学步阶段度过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地自动地把任务设定为你一开始的目标。

当我们在尝试着慢慢建立一种新习惯的时候,一开始你斗志昂扬,整个过程会相对顺利,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计划会被很多例外打断。

比如,加班回到家太累了,上级领导检查任务繁重,朋友间的聚餐,外出游玩…等等这些例外情况都有可能打断你的计划。

所以我们必须提前预见到例外,并做好准备,抛开你对完美的幻想,比如一天没时间完成任务,那我们就可以允许自己回到婴儿学步阶段,只要去做就OK。

如,你想培养自己每天跑步的习惯,可惜这周每天都下大雨,面对这种例外,你就可以只要下床在家里跑几圈就可以了。

不要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而有罪恶感,因为这种糟糕的感觉容易让人破罐子破摔,索性放弃。

不稳定期的重点就在于预设例外情况,允许自己没做好,抛开自己对完美的期待。

四、倦怠期(第22~30天)

一个新习惯渐渐形成后,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也许就会有种倦怠感、无趣感,它似乎不像一开始那么吸引你了,甚至你会感觉有些累。

当倦怠期来临,放弃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这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换种新鲜的方式或者稍稍改变下预期的目标,当然不偏离太多。

比如,学英语,一开始也许你是背单词,当你觉得背单词成了一种强烈的负担,你就可以换种别的方式学英语:你可以改看英文小说,或者找一个朋友一起学,在或者找个专业的老师练练口语。

另一种方法,就是可以预想下一项你想形成的新习惯,两者相结合一起完成。如,听英语+整理房间,这种对未来的期许会带给你好的感觉、新的期待。

总之,不要放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