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小说的人大多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写着写着就下不下去了。不知道该让剧情向哪里发展,或者感觉哪里发展都可以,反正都是走走过场,怎么样都感觉淡而无味。
这本书的开头就提到这个问题,可见它有多么常见。
如书中所言写了几十页写不下去怎么办?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已经被折磨的筋疲力尽烦躁不已。首先就会想到放弃,换个故事重新来。
可是,重新来多半可能还是会遇到这个问题,可见问题并不在此。
我在写《骆子无悔》时因为是第一次写小说,沾了无知之无畏的光,一条线走到黑,大大咧咧走完了五万字挑战。
后来写《问苍天》,虽然开始在写前去设定人物,但也是简陋至极。导致写了一两万字就写不下去,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切断,同一个名字,完全不同的人物故事继续写下去,好在这年头,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中间写了《屋顶的小人》,写了几千字,到该进入正题展开剧情的时候,就再也没增加过一个字。
那个时候我把这些原因都归咎到自己简单的阅历,与毫无想象力的脑洞上。
受前边读的一些书的影响,我尝试让自己天马行空地想象,把小说的精彩与亮点依附与它们。
事实上像《斗罗大陆》确实需要精彩纷呈的脑洞。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另一个问题。
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问题并不出在你的故事上,而是出在你的角色上。如果你的故事的动力——角色——没有足够的养料的话,你的故事怎么能进行得下去呢?
如果你只是平面地看待你的角色,那么对它只会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你不知道它的动力、目标或者恐惧。如果你的角色在你心里只是一个刻板、平面的印象,你又怎能指望对它做出新颖、激动人心的发现呢?
那天读了这本书的开头,便觉茅塞顿开。原来自己本末倒置了,一味粗鲁地选择一个人物,急于让他去实践各种剧情,导致人物不管干什么都显得淡而无味,可有可无。
但如果提前设定好人物,便大不相同。只是这个设定,比我之前所有做过的,与想象的都要复杂而详细,我觉得它甚至比我自己知道自己,都要更详细。
比如:家庭、文化、阶层、年龄、职业、长相、胖瘦、皮肤、性格、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恐惧什么、理想是什么……
如此列举下去500字恐怕也不能穷尽,所以现在我相信,有的作者说光主角人物传记就写了几万字这件事。
推动故事往前发展的正是这些角色的反应,而非你的情节安排。
有了这么一个生动、立体的主角,让他做什么,就是吵个嘴,发个呆,想必都有特殊的意境吧。
再回过头来说说前边提了一句的《斗罗大陆》,如果单单是想剧情,拼脑洞,做起来势必艰难异常。如果是一个追求上进,不服输的少年,只要想想他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后边剧情便一目了然了。不同的是,作者只需要把每次的情景与触发设定的与众不同些便是。这时就像小学生去上学,隔一段就要考试一样自然。
不过每个作者习惯不同,有的作者一边写,主角便能慢慢立起来。所谓居无定所行无定处,写作更是如此,最终还是要找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