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吸引力法则是相当神奇的。
比如我最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需要辞职(这也是转行的一种,就是转成自由职业)。
虽然肥羊说过:一定要副业收入稳定超过工资后,再考虑辞职,不然现实很容易打败你的梦想。
但是,最近还是觉得只要做正业就已没时间做副业了,就更不用说用副业的收入来超过工资。
因此,又开始我半年一次的纠结情绪了。
神奇的是,今天我就听到一本关于《转行》的书。
听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也有用吧。
职业发展专家伊瓦拉博士告诉我们:
转行并非换个工作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自我的重塑。我们应该从实践中认识自我,而不是通过理论;
通过在现实中尝试,而不是通过内省。随着尝试新的行动,接触新的组织,寻找新的角色榜样,
向周围的人们重新讲述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职业追求会变得越来越清晰,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自画像。
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转行
因为现实!
这又让人想起了那句”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话来了。
现实中,我们很多人不敢转行的原因无非是,怕从头开始,怕试错成本太高,怕一夜回到解放前。
我们总是希望有个万全的准备后,才可以转行,
比如有一定的预备金可以防止自己在半年内不被饿死,
比如有一定的人脉或大腿可以让自己抱一抱。
比如不想放弃这么多年来的各种积累等等
各种各样每个人眼里天大的原因。
也就是因为这些原因,让我们掉进无法勇敢转行的坑里。
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职业金字塔”模型来理清思路。
传统的转行方法有什么误区。
误区一:在改变职业前,要真正的了解自己。因无法确定自我价值。总是要通过各种测试帮助自己转行
而作者认为:转行者在开始的阶段,应该少去想真实自我是什么,而是尽量扩大可能自我的范畴。
也就是说,不要自我设限,多接触新事件,多一种新尝试。
误区二:很多人认为自己在转行前,应该向了解自己或了解市场的请教。
作者认为,我们更需要的是寻求有过相同经历但并不在熟人圈里的人,他们的引导帮助才是你获得心理支持和开拓眼界的最佳方法。
也就是说,多去了解想转行的行业情况,是否跟自己想像中的一样。另外,转行过程的心理路程,心理压力都要有个预设。
误区三:转行者通常会低估自我重塑的时间,甚至觉得只要转行了,就可以一步到位。
作者认为大多数人转行都需要大概三年的时间,而且很少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转行者要对过渡期有个合理的预期。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决定转行了,在还没成功之前,也要扛得住来自外界,生活、家人等压力。
敲黑板啦:如何重塑你的职业身份(到底该如何转行)
1、创造试验机会--小步试错
开始我们常常幻想自己变成想要变成的那个人,但却忘记让自己从A点到B点的关键就是“行动”。
在保留现工作的前提下,开始小范围用低成本做不同的尝试。
如利用业余的时间,试试身手或者私下参加一些项目。也可以加一些外包的工作,试试自己的能力。
如果是特别忙,没有时间做项目,那就让自己多学习,参加一些培训班,多接触这个行业的前辈,慢慢的,你就会知道这个行业适不适合自己。
因为我们的精力有限,转行的成本太高,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试错,高效地为自己创造机会
2、改变原有的关系网络
原则一,回避类我(如老乡,校友等)
原则二,回避邻我(如同行,同事等)
原则三,共同合作(多在活动中发展人际,如多参加培训,同频社群等)
最重点的是,寻找一位可以做你导师的人。
当你面对生活的压力和不适时,有个大咖领你进入那个圈子,熟悉行业规则,可以让你转行这条路走得顺畅一点。
3、重新定义自己
需要构建一个转行故事,为自己明确职业转行的意义,同时也告诉别人你的新身份。
也就是说给自己身份的转变,赋予意义。
比如理清自己对以前工作的留恋程度,对成功的定义,甚至对人生的偏好。
如果没有理清这些关系,那么很可能过不久就又会回到以前的轨道上,做一样的事,过一样的生活。
最后,如果你跟我一样是纠结人型的话,让我们一起把下面这句话,大声读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