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以史为鉴这四个字,然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有不同的看法,对他的看法我也是非常赞同的。吕先生在他的著作先秦史开篇就写到:

历史果何等学问?治之果有何用耶?自浅者言之,则曰:史也者,前车之鉴也。昔人若何而得,则我可以从而仿效之:若何而失,则我可引为鉴戒,斯言似是,而实不然。

吕先生说,历史是什么样的学问呢?一般人会回答到,学历史主要的就是以史为鉴,古人因为什么而受益,我可以拿来借鉴,因为什么而导致失败,我可以引为鉴戒,这个回答听起来没问题,实际上是错误的。吕先生接着写道:

何则?大化之迁流,转瞬而已非其故,世事岂有真相同者?见为相同,皆查知未精者耳。执古方以药今病,安往而不贻误?近世西人东来,我之交涉,所以败绩失据者,正坐是也。

为什么呢?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之中,历史上的事有真正相同的吗?看起来相同,都是没有认真研究罢了。拿过往的经验来对待不同时期下的社会问题,又怎么能做到不出问题呢?说到这吕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近代以英国人为首的西方人来到中国之后,我们又何尝不是以过往对待别国的方式对待英国呢?结果又如何呢?

然则史学果何用耶?曰:史也者,所以求明乎社会之所以然者也。宇宙间物,莫不由其所由成,社会亦何独不然?中国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欧洲?欧洲之社会何以不同于日本?习焉不察,则不以为异;苟思深之,则知其原因极为深远,虽极研索之功,犹未易窥其万一也。因又有因,欲明世事之所由来,固非推之邃初不可。

那历史有何用呢?,其实历史更本质的作用是明白社会变迁的真相,中国的社会为何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又为何不同于日本?表面上看起来不觉得如何,但是深入思考就知道原因是非常深远的,一个原因背后又有另外一个原因,所以如果要明白社会变化的真相,就必须要研究久远的古代了。

这段文字清楚的介绍了吕思勉先生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学习历史的用处。对先生所言我也是深以为然,我也认为所谓的“以史为鉴”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这本质上是一种以农耕作为主要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之上形成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的本质就建立在社会是不变的这个错误的基础上,认为一切都是在重复的,正因为一切都是不变的我们才会说以史为鉴。

但是我们现在明白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的,社会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优化,不能把农耕文明的历史经验附会到工业文明中。所以我认为所谓的以史为鉴其实是完全不顾时代在发展还有社会是在进步的事实的一种错误观念。

另外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开始把历史饭圈化,大量的汉粉,唐粉,明粉,清粉。这些人之间也是吵得不可开交,他们看待历史的时候把自身带入其中,然后达到一种虚拟的自我实现,

全网都是“我喜欢某个历史人物,他就是神,别人不能说他任何坏话,我不喜欢某个历史人物,别人就不能夸他半句”,全网都是“洗谁黑谁”的言论。有些教授宣传正确历史观,被全网辱骂。这种现象实在是不绝耳目。

其实这些人所谓的读历史就是跟看故事一样,这些人抛开当时的时代背景,世界形势,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史背景,只热衷于孤立的看待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场战役,某个朝代。我们都经常说读史明智,但是其实这样读历史是明不了智的,反而会让自己堕入荒谬,很难激发自己的思考和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在明白历史的真正用途之后,真正的读历史,我认为是主要读古代的经济生产生活方式,某件历史事件的成因,以及要看古代的制度以及思想学术和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社会为何变为现在这样,才能真正的明白社会变化之所以然。

否则就跟读段子,看笑话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通常文史类的书籍你看就是了,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毛主席学生时代为了探寻中国前进的道路,看了很多文史类书籍,结果发现几...
    Taylor09阅读 734评论 0 4
  • 朱会利 焦点讲师班五期 洛阳 坚持分享第734天《历史的意义和价值》2018.11.10 今天读吕思勉老...
    天天_27d6阅读 10,201评论 0 0
  • 古语有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意思是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
    鸡蛋葱花白米饭阅读 3,998评论 2 60
  • 打小我们就喜欢听故事,漫漫长夜,听着妈妈讲的故事,朦胧入睡,无比惬意。稍长一点,我们开始接触历史,从中国古代史、近...
    康德_326阅读 1,475评论 0 2
  • 吕思勉先生于第一节将其历史观阐述的清楚明白,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历史观也正在形成。首先介绍吕...
    竭力真实阅读 7,04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