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影
2018年6月25日,王家卫的电影《阿飞正传》又公映了。
26日晚上下班已经10点了,一时兴起,就包场看了这个电影。
坦白说,这个电影之前有没有看过我真不记得了,好像有点印像,但开始看的时候却又一点都记不起。
实际上,王家卫的电影,我每次都看的很辛苦,因为欣赏不了。电影中那拖沓的节奏和晦涩的叙事都让我头大。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王家卫的电影。他的电影我之前都是在电脑上看的,看之前要酝酿很久,稍有打断就不愿再续看下去,因此每部电影都要反复三四次才能看完,断断续续看的结果就是看完了还是不知所云。
(二)撩妹
电影开篇我以为看的是撩妹套路。
张国荣优雅、随意的猜测对面女孩儿的名字,然后又肯定的暗示对方会梦到自己,再利用一分钟的朋友成功的撩到了一位妹子。可当妹子倾心付出,赤身相对,要求搬过来一起住的时候,张国荣看到的却是持刀相向,他退缩了,赶走了她。
然后张国荣接着撩到了第二个妹子。这个女孩儿贪物,张国荣就用耳环投之所好。然而奇怪的是,这个贪物的女孩却又变成了超级付出者,结果毫无悬念,张国荣又赶走了她。
成功、浪漫的撩妹到此为止,后边就是失败的撩妹,以及孤独和压抑。
刘德华撩的辛苦,付出时间把妹,没成功。张学友撩妹撩的时尚且心痛,掂着招风的录音机,开着拉风的小汽车,仍然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张学友把汽车卖了,把钱全部给了妹子。
张国荣做为唯一成功的撩妹高手靠的只有一招:
(三)索取
电影中的这些人物心中记住的都是向自己索取的人,而不是为自己付出的人。
刘德华在那个女孩儿最孤独的时候陪伴她那么多个夜晚,却始终没有等来那个女孩儿的电话。张学友在另一个女孩绝望的时候付出车和钱换来的却是鄙视和拒绝。
相反,那两位妹子都铭心刻骨的牵挂着张国荣。在她们和张国荣的关系中,张国荣都扮演着索取的角色,却不愿有任何付出。
这种索取的关系让他(她)们如此执着和牵挂,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模式才是他(她)们所熟悉的关系模式。
(四)重复
客体心理学发现,一个人成人后的亲密关系模式和自己儿时的母(亲)子亲密模式非常接近。换句话说,幼年时是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模式,成年时往往会重复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模式。
张国荣的亲密模式电影其实交待的非常清楚。他母亲之所以愿意领养他,是因为每个月有50美元的收入。而他母亲本身过的并不幸福,她不但不能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他还要利用这个儿子来给她幸福。电影中不只一次的听到她的话:你对我好一点吧。
这既是她孤独的哀鸣,也是她的心愿,她希望能有个人能为她付出,对她好一点,而不是只向她索取。
张国荣从小就在这样的关系中长大,他很熟悉同时也享受这样的关系模式:他在他妈妈那里躺的最放松,即使他恶狠狠的告诉他妈妈他不会放过她时他也是带着依恋的。
母子两人就这样在互相索取中亲密的走过了二十年,谁也没有放过对方。
但他(她)们都不熟悉在亲密关系中互相为对方付出的模式。如果真有一个人能对他妈妈好一点,她妈妈会迅速逃离(所以,他妈妈也始终没有找到对她好的那个人)。张国荣就是这样做的。
因为对这种不熟悉的恐惧是源自幼年的经历,是最深处的记忆,是在孩童时代的简单世界里所没有的真空,是无法容忍的。
(五)容忍
观影时可能会有些心痛,面对一个只知道索取的人,为什么这两个女孩子都爱不释手,且还要持续的默默付出?
正常人面对不正常的亲密关系容忍度极低。但从小在无爱的亲密关系中长大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从没品味过保持自我界限同时又为对方付出的亲密关系,他们会觉得他们被索取的那种亲子关系就是最好的亲密关系了。同时,爱的反向性(父母反要孩子提供爱)会很容易激起自己那可悲的菩萨心肠,妄图去救赎一个人,因为在潜意识里那是在救赎自己的父亲。
推测她们幼时的亲子模式应该是这样的。第一个女孩子她父亲冷漠且自私,第二个女孩子她父亲吝啬且逼她做家务。因此这两个孩子都在不爱她们的张国荣身上品味到了最熟悉的儿时经历。
这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好女孩为什么会爱上渣男的原因。
(六)轮回
整个《阿飞正传》看下来,我最强烈的两个印像就是孤独与拒绝。
孤独是现代人的通病,总想在(也只能在)关系中克服孤独。
孤独与拒绝绑在一起时就熟悉得让人心痛,拼命伸出双手妄图想抓牢一段亲密关系,但却总是以失败告终。
《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客死异乡,而在结尾处梁朝伟正着装待出,在直不起腰的斗室里随意丢垃圾,却又把自己打扮的英俊潇洒,英气逼人,我仿佛看到一出新的撩妹大戏正待上演。这一幕好像是《2046》的开头吧。
可是,你心中无爱,你撩妹何用?
孤独与拒绝仿佛是王家卫电影的永恒主题,在无数的电影里轮回着演了一幕又一幕。
轮回也同样是家庭的宿命。今天的你是什么样子往往刻着原生家庭的烙印,同样的,如果想让未来的子女不再重复这种模式,就要做一个有充沛的爱的父母。
(七)墨镜
看完了《阿飞正传》,联想起王家卫其他的的电影,有点想知道这个导演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从未摘下的墨镜是否也显示着对外界的拒绝,拒绝外界窥视自己?
但据说《阿飞正传》中张国荣撩妹的第一个套路却是他自己的初恋,是王家卫1980年刚毕业时的初恋经历,他把它拍在了电影中。
王家卫的电影好评如潮,是否是因为电影中刻画的孤独与拒绝就是每个人的终极命题?
《阿飞正传》中,张国荣终于找到了生母,但生母却一个人站在窗后不愿见他,留下了张国荣怒气冲冲的快走背影。
正象征:
孤独的伸出手去,却拒绝别人的双手。
(八)备注
王家卫的电影人物较少,且叙事不清,演员个人风格明显,而剧中角色名字却十分模糊,因此文中用演员名代替角色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