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睡着都会顿一下,想自己明早上会不会醒过来。我总是保证不了自己第二天早上就一定能醒来。
宏阳
《早上九点叫醒我》,看书的时候一直有个疑问,“早上九点叫醒我”究竟有什么寓意?书中从来没有提到跟九点相关的事情,从哪里去寻找线索?直至看完,我才明白,宏阳喝醉后,叮嘱金艳隔日叫他起床,并给自己调了次日起床的闹铃,那时间应该就定在九点。然而,他再也没有被叫醒------
书中的主角宏阳,范镇的霸主。全书通过对一场仓促、敷衍、杂乱的葬礼的讲述,回溯了宏阳从一个亡命之徒的文盲,利用自身的暴力优势和必要的诈术,称霸范镇的经历。从宏阳身上,你可以看到一个低俗之人的猥琐、现实、暴力、狡诈。在牢狱中无力抵抗之后的幡然领悟,对呼延趋炎附势的走狗形象,出狱后对所长袁启海的谄媚趋附,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生存能力。
有时候我觉得作者也在褒扬宏阳,褒扬他的智慧,褒扬他的独来独往,褒扬他独自回旋于各个场合的能力。不得不说没有一定的聪明才智很难坐稳他的地位,他始终保持着个人的清醒,不与镇上的混混结伴群居,避开法律的惩罚。
他对福忠的施舍,改变了这个傻子的生命轨迹,并且赢得福忠的一片忠心。最后这个最忠心于他的人,流着泪拍实了他坟上的红土,拍得像石头一样硬。
即使这样,宏阳最终还是被掘了坟,劈了棺材,被赵中男从土里挖了出来。虽然全书到此收尾,并没有去描述宏阳尸体从棺材里被拉出来拖去火葬的场景,但是看书的人心里应该都有了结局。
你罪虐深重,即使死了,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命运的制裁。
飞眼
书中有将近一半的篇幅讲述了宏阳的狱友飞眼从一个专职小偷转变成杀人狂魔的恐怖经历。在飞眼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人最根深蒂固的惰性,对财富的贪婪,对生命的践踏,对人性的泯灭。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整日逃亡的人,是怎样靠杀人、抢劫来维持生存的?阿乙通过描写飞眼和勾捏病态的精神世界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残忍。结束一个人的生命在他们看来就如同捏死一只苍蝇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在不断的杀戮之后,已然麻木于血肉之中,甚至不会带来一点点内心的痛楚。
这样的描述让我觉得恐怖无比,甚至夜间都不敢单独出行。因为即使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去帮助一位限于困境的路人,这个人也可能因为一时兴起就了结了你,手脚利索不带任何犹豫,这让我觉得恐惧万分。
宏梁
全书其实都是以宏梁的口吻在讲述,作为全书的主线,是家族宏字辈里文化程度最高同时年齿最幼的一位。他讲述了宏阳生前的霸主经历,死后葬礼的繁复杂乱,飞眼杀人逃亡的恐怖行径,村里族人间的争端,都被他一一揭露。
他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智者,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理,能够揣测到他们的每一个动作。葬礼上的每一个人他都了如指掌,他们的经历他都可以一一道来,他们的计谋都被他看穿,他不屑于跟他们混为一谈。
整个葬礼,宏彬只派他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宏阳刻好墓碑。然而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宏梁也没有让宏彬满意,“杨”刻成了“扬”。在人们眼中,宏梁就是一株中看不中用的树,长得花枝招展,然后没有什么经济实用价值。这个人不踏实。
拥得一身才学,却一生碌碌无为。
宏彬
书中唯一有责任感的老实人,也是懦弱、愚笨无能的代表。
老婆周海花与宏阳偷情,他可以接受,周海花和宏阳偷情生的儿子他可以抚养长大,葬礼上还想让这个斜眼的“儿子”为宏阳掇灵牌,也只有他能够做到理直气壮的责怪水枝(宏阳前妻):“你又不给宏阳生,你要生了不就用不着我的儿子来掇灵牌,宏阳既然有这么一个种,让他掇灵牌怎么就要不得呢。”
书的一开始就为这个私生子埋下了伏笔,许右生在一群孩子中没有找到一个斜眼的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宏阳唯一的生命延续。
宏阳的整个葬礼都是宏彬操办的,他却总是弄巧成拙,生出种种矛盾。主持着整个葬礼的运行,也因为愚笨,让同族间的矛盾激化,闹出了许多笑话。
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最后让死去的宏阳在梦中不断的责怪自己,他无力阻挡赵中男这个权利与金钱的走狗来刨坟焚尸。
他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努力着想让一切维持平衡,却不堪重负。
我所理解
每一个人都有丑陋不堪的一面,人性的丑陋在书中被剥露无疑。就像许右生最后描述宏梁的那样:舅舅被剥光了。
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被阿乙剥去了华丽的外衣,露出了本来面目。那面目是如此的狰狞可怕,充斥着无穷无尽的欲望。有多少人敢这样不留余地的写作。
我也在书中找到了阿乙的原型,那个逃跑中的后勤。
我在第20页发现了阿乙,那个“身材瘦削,皮肤白皙,脑袋挺大的”内勤艾国柱,他后来“辞去警职,去了郑州、上海、广州和北京云游……据说他现在得了癌症。”他就这样轻盈地让自己的人生闪现了一下,随即又回到书里,沉甸甸地将故事讲完。
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阿乙,也认识了很多新的字词,只能不停的翻查字典或者百度。不得不佩服阿乙的学识以及他对写作的热忱,让我更加认清了自己,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未来。
这些年,我见过各种各样的写作者,有些例行公事,有些靠挥洒天赋,有些勤恳辛苦,也有更多精明的人将之经营得有声有色。只有阿乙,我想,只有阿乙,他是把自己实实在在地交出去,放在祭坛上,交付给写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