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家校共育”早就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合力教育。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无缝链接,完美配合。从教这些年,我们惊喜地发现,凡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一定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全力配合。要如何从一年级开始,就真正将“家校共育”落到实处呢?我将结合自身的做法和体会,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简单的分享。
一、我班家庭教育的现状。
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楚地知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班80%的家长都有这个意识。这是值得欣慰的。
然而,部分家长仍然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将孩子送进学校后,就算盘不管。完全忽略了要教育好学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跟上。
还有个别家长将孩子甩给爷爷奶奶就不再过问了。然而,爷爷奶奶很少真正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只知道孩子吃完饭上学去了,却不知道孩子在学校或校外干什么,对孩子的学习和其它行为更是爱莫能助。
对孩子全面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家长做大量的细致工作,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留意孩子的书包、笔记,经常与之谈心交流,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要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给孩子以帮助和指导,引导孩子健康发展,不断取得优异成绩。那么,要如何才能引导家长们都真正关心自家孩子呢?根据班上家长的实际情况,我们班采取了以下措施。
二、我班实现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一)巧用家长会,拉进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遇到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开诚布公,面对面的交流。让家长明白家校应该是合作关系,而绝不是对立的。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就是盼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有了这样共同的目标,家长应该配合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而不是吹毛求疵找老师的问题和毛病。与此同时,在家长会上明确告知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1. 在安全方面。
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放学后不逗留,要径直回家,不接触陌生人,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横过公路一停二看三通过,不要跑。教育孩子注意防火、防电、防煤气中毒、食品安全等。低年级每天到校接送孩子的家长,周未时间更要看紧孩子,不要让孩子乱跑……
2、在学习方面及习惯养成方面:
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家庭作业,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孩子要做好学习辅导。特别是星期天或长假期间内的作业,一定要督促孩子提前完成,千万不要拖到最后一天晚上。
3.家长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一个安静的阅读和做作业的区域(最好不要在听得到电视声音的地方让孩子做作业)。
4.让孩子尽量少玩手机,看电视,少玩电脑,多阅读课外书。
5.做孩子的榜样。“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对孩子提什么要求,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家长要以身作则,比如,我们要求孩子每天回家至少看半小时的书,如果家长在一旁看电视却要孩子去看书,孩子肯定不服气。我们不准孩子抽烟,我们自己却抽烟,当然就没有说服力。我们要求孩子要懂礼貌,我们自己也应该做到。
6.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天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洗红领巾和袜子,自己梳头发,书包是不是干净,书包里面有没有整理。
7.主动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沟通孩子在校在家的各种情况。
通过告知家长这些具体的措施,让家长不再茫然,知道自己具体应该做什么,该怎样配合老师的教学。与此同时也拉进了与家长们的距离。让家长知道,老师也是真心关心孩子们。盼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因材施教,个别交流。
针对一些特殊的家长。我利用休息时间通过网络或者电话沟通。告知家长对孩子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苛求过度,更不能粗暴的斥责打骂。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不要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试分数高,要引导孩子不要自满;考试分数不理想,应该与老师、孩子一起研究问题所在。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才是学习成绩。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我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绝不居高临下,一副说教者的姿态。而是心平气和地实事求是,跟家长讨论商量。用自身的例子去引导这部分家长,与之共勉。
(三)家校共读,互勉提高。
现在人都比较忙,心态也比较浮躁。很少有能静下心来学习提高自己的。我个人觉得,作为老师,也有义务让家长们共同提高。于是,为了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提高咱们一年级五班的整体育儿水平。我们班开展了“家校共读”活动。每学期我们精读一本教育类的书籍。并且每个月请两个家长在微信群里做分享。
这学期我们共同阅读了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并开展了四次线上分享活动。利用微信共读群,每次请两位家长线上交流。到12月底,我们一共有八位家长进行了分享。在每一次家长分享后,群里都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在这种讨论中互相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改变。我们相信“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即使这种改变不是立竿见影的,但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分享活动结束,我们还会专门写成简报发在班级群。形成一个序列。供大家后继学习。通过这学期的共读活动,很多家长都表示很有收获。不同意见和思维的碰撞擦出了更美的火花。家长们受益了,孩子们自然也能得到提高。
而对于作为既是老师又是家长的我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不管是教育自家的孩子还是班上的孩子,我都需要汲取更多的教育智慧。需要不断的积累和进步。
通过以上途径,本班基本能够真正做到“家校共育”。虽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参与与配合。但至少跟开学初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也将一如既往的坚持。再进一步向其他做的好的老师和专家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成就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