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有点小自闭,害怕社交,所以我的圈子一直都小得可怜,离开的人总是比留下的人多。可是这个世界是以群体存在的,我总不能一直都逃避下去,我就去网上搜索,这么一查我才发现,原来“社交恐惧症”、“独处”等词汇在网上这么热门,原来我并不是一个人。
七月中旬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了北京旅游,途中和家人开玩笑地抱怨道:“下次我要自己一个人来,群体活动太麻烦了。” 然后家人的回答是:“你这种自我的人,就适合自己旅游。”突然我就被这带有一点攻击的回答给搞懵了,不开心的情绪肯定会有。晚上回到酒店,家人这句话仍在我脑海里围绕,大概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吧,到了我这儿就是一直释怀不了。我是个自我的人吗?甚至是说…自私。这个贬义词在我的字典里是最差最差的评价。
来到故宫那天,太阳很猛,游客流量又大,我汗流浃背挤着人群就看了一眼啥王妃太后的寝室,对于我这种整天就知道“叹空调”、“饮奶茶”的新时代恶臭青年来说,一点也不好玩!挤着挤着,还和家人走散了。我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太好,刚刚还摆了一点脸色给家人看。自己知道错误了,就屁颠屁颠去找家人了。我是真不知道整趟旅行哪里体现出自我了……
很想反驳家人:“我这真不是自我,顶多是不知道怎样和群体相处。”对于自我的定义,即“做啥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自我的人连骨子里都是自我的。(说到这里我必须diss一下我的高中舍友,让大家看看自我和独处的区别)
我和舍友不太玩得来,所以也很少参加她们的群体活动(再说,我也不喜欢……),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是绝对对得起舍友这个身份的。每次宿舍大扫除,(因为我们分大宿舍和小宿舍,可卫生间位置是公用的),卫生间位置打扫的永远是我们几个……走廊上有垃圾了,头发都卷成团了,扫的那个人永远是我。某天舍友小郭在地上看见一团头发,“***(我的名字),你怎么还不扫?”咋滴?今天又不是我值日,你自己都先看见了还不主动去扫?我当场就恼了。
当时处于高三,每天学习那么累,回到宿舍谁都想能有个倒头就睡的环境。看见我都蒙被窝里了,一群舍友才开启她们的疯狂模式——今天又碰见哪个帅小师弟了,下个星期又开始月考了,周末不如一起吃局鸡……越讲越大声,越讲越兴奋,最后,被宿管阿姨骂了一顿,宿管阿姨前脚刚走,她们又噼里啪啦讲了起来。回想她们睡觉的时候,我连走路都踮起脚来走,把书本合上的声音都得控制。
那时我感觉自己有点被排挤了,可是无论再怎么难,我宁愿被别人误认为“高冷”、“难相处”,也不愿意变成她们那样。
我一直都觉得,人际圈那么大,却没有一个懂你的人。还不如我的人际圈那么小,留下的全都是我的好朋友。点头之交,靠朋友圈点赞来维持的关系,还不如高质量的相处。每天花那么多时间去扩大你的人际圈,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去提高你的能力。可是我开头也说了,这个世界总是以群体存在的,家庭、职场、学校……避之不及,所以倒不如将心态放宽点,尝试认识一点和自己聊得来的人,但不要成为迷失了自我的“交际花”。
想替所有和我一样的小伙伴们发声:我们真的不是自我,我们只是不懂得如何去和群体相处。我们已经在努力了。
(嘻嘻,配上我在北京留下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