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父亲离开我已经十一年了,对父亲的思念如同陈年的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而越加浓烈。
父亲在十九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的父亲,那时他还没有结婚,还有四个妹妹,最大的妹妹也不过十六岁,最小的妹妹当时应该只有三四岁,奶奶是典型的旧社会的妇女,几乎没有赚钱的能力。爷爷去世时,一家日子非常难过,六口人挤在一间半的房子了,家人经常为遮羞避寒的衣服和简单充饥的食物发愁。爷爷去世后,这难挑的担子只能落在父亲稚嫩的肩头。邻居不止一人给我说过,父亲离开爷爷的时候家里有多么艰难,邻居们给我家里帮忙干活,中午吃饭前都会在想他家能有吃的吗?真不知道那段艰难的日子,父亲当初是怎么走过的。
从我记事起很少见到父亲有闲下来的时候,除了种地外,农闲时父亲做过小生意,卖过水果,卖过饲料,卖过煤炭,开过拖拉机,给人做过泥瓦匠,帮人盖过房子,也经常常是村里置办酒席时的厨师。虽然父亲几乎不在家里做饭,但村里有个红白喜事大家常常会想到请父亲去帮忙。只要给人帮忙,父亲一定尽职尽责替主家考虑,工具,衣服都是自己准备,根据主人家要求把酒席办好。村里人提起最多的是父亲没用一块肉给邻居家带了三十多桌客人做的素席,和一头小猪为兄弟俩取媳妇的做的两次酒席。
常常在梦里见到父亲还是那个样子,身高不高,非常结实,头发黑白相间自由生长,发梢微微卷起有一寸多长,额头有三道深深的皱纹,眼睛不大但非常有声,嘴里叼着快要燃尽的纸烟,烟灰大约有两寸长,满脸的胡子黑微微发黄。一身蓝布中山装,衣服的左上口袋鼓鼓囔囔的装着纸烟,胸前的衣服上大小不等的排布着几个被烟灰烫下的窟窿。
小时候经常对父亲的一些做法很不理解,不理解他为什新衣服他总是不穿,不理解在母亲唠叨了半天后,中秋节只给外婆家送了五块月饼,不理解为什么每次和他出去再饿也得等到家后才能吃上饭,不理解为什么明明他卖甘蔗可我却从没吃过他的甘蔗,不理解...
父亲没给我辅导过作业,也没给我讲过什么哲理,为让处事的方法。只记得二年级开始每一年暑假我都和父亲一起,给玉米上肥料;大年初三的时候我们一起在地里下葱秧;小学四年起寒假父亲就让我每年年集帮亲戚买年货;初中开始他要是外出有事,会经常带上我。
和父亲在一起他很少说好,有几件事我一直记忆深刻; 小学五年级收麦子时,我们在场上干活,又肌又渴;有位邻居路过,送给父亲一个西红柿,父亲接过来和我一分两半,西红柿的美味我至今难忘。02年在长安一中读高三时,有一次冬天父亲骑着摩托车从户县来看我,还带了两瓶药,说是听邻居说他们家小孩也上高三,吃的这种药吃了对记忆有好处,所以给我也买了两瓶。03年考上大学时,一贯节俭的父亲主动提出要给我买个箱子,而且准备坐火车送我山西太原的去学校,但是生活在离西安不到一百公里的父亲和我竟然没人知道西安火车站在那里,不知道在哪里买火车票。那是父亲唯一一次出陕西省的机会,他很是高兴,看看父亲的穿着,想想未来大学的美好生活,我担心父亲的形象让同学看不起我。我拒绝了父亲送我的要求,成了我我一直以来的遗憾。
如今,我也有我的孩子,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担起了养家的担子,我越来越思念父亲,越感到父亲的不易,也变得理解父亲,开始钦佩父亲。
父亲用他的行动,教会了节俭和勤劳,让我认识到生活的不易,学会了和人相处。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