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是何人?最初只是看过丰子恺的漫画,也看过他的散文,却不知他还是翻译家,是文学家,对音乐也颇有造诣,音乐曾到日本学习了10个月。
书本分5部分回忆了自己的一生,童年记忆,苦学经验,居缘缘堂,艺术逃难,日月楼中,童年记忆可以看出,丰子恺生于1898年,,他上面有6个姐姐,两个弟弟(但都夭折了)和一个妹妹,排行第七。父亲在他9岁时就过世了,他父亲是清朝光绪年间最后一科的举人,头天中了举,第二天科举就废了!之后,白天在私塾教几个学生,其他时间就是饮酒看书吸鸦片,42岁死于肺病。妈妈靠着一间染坊店,薄田数亩,拉扯着6个孩子(存活的)成人。母亲于丰子恺33岁,过世。2024年,距作者出生也不过是126年,父亲只负责读书娱乐,母亲却打理着家里家外,毫无怨言,可见我们的男同胞从那时到现在进步得不够啊,女性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男同胞加油,为了社会的发展,在家庭中共同撑起一片天(当然我的同事都很不错)!
丰子恺出了中学后,正式求学只有10个月,而且这10个月是在日本学的绘画音乐,因为当时环境的缘故绘画音乐并没有派上用场,从此日渐荒废。但作者的非正式求学,却一直伴随着他,那就是只要有钱就买书,空的时候就读书。但他也没有多少时间在读书,他当时的职业是教师,他说:……所以他的读书,不得不用机械的方法而下苦功,硬做的,学英语,他就拿一本英语文学书sketch book,把里面的生词规定自己多少时间抄写在一张图画纸上,把每个字剪成一块块的纸牌,放在一个匣子中。每天摸出来记诵一遍,记牢的放在一边,记不牢的放另一边,以便明天再记。并且每天都温习已经记牢的字,以免忘记。等到全部记住了,然后读书。学习英语日语都如此,去日本留学为了快速学会日语,他还报了一个日本人学英语的班,通过老师用日语解释他听的懂的英语学习日语,简直脑洞大开!作者说,当时是硬记,不能运用,发音也不准,但到了日本,只要从日本人口中听到他以前所硬记的单词,就印象特别鲜明,不易忘记,顺便也把音纠了过来,就如我们强调多听一样的道理!
单词记住了,但语法不通咋办?拿同一册英文书和一册中文并列着,一句一句对读,不解的地方不可轻轻松松通过,必须明白了全句的组织,再前进。认真地对读几部名著,其功效抵得学校中数年英文教材!丰子恺说,语言文字,不过是求学问的一种工具,不是学问本身,如果学工具的时日过长,那此生就没有多少时日研究学问了!
那这样研究还是无法与人沟通,因为从没交流过,语言的功能也就无法体现了!作者没有机会与外国人通话,而且也没去过欧美,那是否就不练了呢?他也练绘话,选定一册良好而完全的绘话书,每日熟读一课,克期读完。第一天读10次,第二天温5次,第三天温5遍,第四天再温2遍。分四天复习,屡次反复,像和尚念经一般的,直到前面的各课自会逐渐地唇间背诵出来!可见作者的意志力有多强,他翻译了《猎人笔记》,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及《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合译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唱歌者的教育工作》等各类作品30余部,内容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诸多领域,涉及日、英、俄等语种。
他的苦学经验,无法复制,但我想主要是动力不足吧!他的逃难,让我看见了不久前的中国的原貌,1937年,距离现在不过87年,那个年代充满了硫磺气、炸药气、戾气和杀气,和作者体验了从未尝过的恐怖、焦灼、狼狈、屈辱的滋味,又疲又饥,经常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坐立不安的空气中,经常面对死了不少人、伤了不少人、吓坏了不少人的局面,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