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越南网红因为一个视频,被骂上了热搜。
为了庆祝粉丝量突破两万,他一时头脑发热,将200个鸡蛋打到脸盆里。
然后站在阳台上,把盆里的蛋液一股脑浇到了楼下正蹲着洗碗的母亲身上。
毫无防备的母亲瞬间被蛋液击中,扑倒在地,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委屈。
原本熊孩子想以这个视频吸粉,没想到,却招来了一片骂声:
“这不是傻缺吗?你想出名往自己身上浇啊!”
“过分了,玩笑也应该有尺度。”
“一个连自己母亲都可以随意伤害的人,做人还能有什么底线?”
虽然这个倒霉孩子后来给妈妈道了歉,又在妈妈的陪伴下,给大众道了歉。
但是网友并不买账。
甚至有人无不痛心地说:
这就是看多了网络上的恶搞视频,连最基本的良知都没了。
被“垃圾快乐”“养大”的一代,也只会制造“垃圾”。
确实,现在很多短视频平台良莠不齐,炫富、早恋、脏话、恶搞……
一些三观不正的东西横行其道,一派不管不顾、只要流量的醉生梦死。
甚至秀早恋也早已过时,未婚先孕、分享性经验、直播生孩子等等,成了代表时尚的“荣耀”。
20岁生娃算啥?18岁、16岁…..年纪越小,越有吸睛度。
只要能红,生命都可以成为交换的筹码。
法律是什么?
“我既不知道,我也不想问。”
25岁的小郭,看到别人偷盗奔驰车标的视频,短时间就能轻松获得数十万点赞。
他心痒难耐开始效仿,一边偷车标,一边录视频发布。
被民警抓获时,小郭家里还有十几个奔驰车标。
而小郭却一脸懵逼地说,根本不知道自己这是犯罪,脑袋一热,就去做了。
更令人无奈的是,一个“小郭”倒下了,却依然有很多的“小郭”在直播偷车标、炫用法。
这些无处安放的想象力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价值观的扭曲。
还有前段时间,抖音上一段“直播死妈”的视频,真真是震得人三观碎了一地。
一个9岁的小姑娘在直播中哭着求关注,场面凄凉:
“今天妈妈火化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求求你们,就给我一万个赞可以吗?”
不管事情是真是假,一个幼小的孩子拿母亲的死当噱头吸粉,简直就是违背人伦,怎么想心里都不是滋味。
更无语的是,为了爆红、出名、赚快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短视频平台,给这种“低俗文化”推波助澜。
想想都让人心惊。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他们怎么拍是他们的事儿,跟我有啥关系?
其实,短视频早已在无形中绑架了我们的生活,“看视频找乐子”,已然成了现代人排解寂寞的“社交”方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晚上洗刷完,躺在床上想:我看会儿抖音吧,就一会儿,看完就去睡觉。
结果,手指一动,刷到根本停不下来。
等到终于看累了想睡觉时,一看手表,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一次次懊悔、自责,又一次次妥协、沉沦。
手机里的APP删了装、装了删,一秒钟之前还想剁手,一秒钟之后却又甘之如饴。
可想而知,这样没有节制的后果,就只有耽误工作,把生活搅得一团糟。
如果说,小孩子自控力差容易沉迷还可以理解,可为什么我们成年人,也会对这种荒诞的快乐上瘾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是因为:反馈的时间越短,人越容易获得快感。
举个简单例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点外卖?
因为与耗时间的做饭、吃饭相比,点外卖快餐,就能让人马上获得满足感。
世界上的快乐虽然有很多种,但人类的本能,就是偏爱简单、直接、粗暴的这一种。
就像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
“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就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被低俗娱乐绑架的现代人,该如何挣扎求生?
那么问题来了,抖音、快手上的短视频,真的一无是处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任何一样新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其实抛开前面提到的恶俗视频,在这些平台上,也有着很多让人暖心的时刻。
曾经看到过一个婚姻失败的女人,得了抑郁症,视频底下几万人给她留言鼓励:
有人告诉她要怎么缓解;有人给她加油打气;有人讲述自己的遭遇,让她明白自己并不孤单。
讲真,看完那些留言,我都热泪盈眶了。
相信这个女子,也一样能从网友的鼓励中,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
还有很多励志的正能量:
从湖南大山里出来的李佳琦,已经成为了“江湖”传奇。
一个没背景、没资源的年轻人,经过两年的直播积累,卖口红秒杀了马云。
一年365天,他直播了389场。
甚至有次直播,他一口气试了380支口红。试完之后,嘴巴巨痛,像火烧一样肿了起来。
别人问他:你傻吗?为什么不直接涂在手背上?
他说:口红的质感在嘴上和手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想敷衍。
你可以嘲笑他的“网红”身份,但不能嘲笑一个年轻人为了改变命运拼尽全力。
不管他卖的是什么,这样的人都特别值得敬佩。
而李佳琦的故事,也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不放弃。
让人感触最深刻的,是一个老区的抖音号。
山西永和是国家级贫困县,在2017年底开通抖音之前,原本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山区。
然而,经过在抖音拍视频宣传,在2018年国庆,永和累计接待游客比往年增长了2倍,间接提高了当地人的收入。
是这些短视频平台,改变了当地百姓的生存状态,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
看着老人们沧桑的眼角浮起的满足又朴实的笑容,真是让人既欣慰又感动。
还有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这样的视频平台做载体。
还记得去年的名场面——“七大国家级博物管嗨翻抖音”吗?
看着1000多年前的流行人物,跳着1000多年后的时尚舞蹈,
感受只有两个字:高级!
这波操作,也迅速勾起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用一种“寓教于乐” 的方式,成功引起了一波“传统文化热”……
你看,在这些积极正面的视频面前,谁又能说它们毫无价值呢?
其实,娱乐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对娱乐的选择。
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人人都有交流的需求,而我们的生活,也从来不是只有呆板的奋斗。
正如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所说: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真正的自媒体平台,并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
它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表达生活态度的社区,也是当下最流行的社交方式。
在这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的。
你可以选择看女主播跳舞,可以看奇葩网红各种“作”,也可以看别人分享的生活见闻……
但不管选择了什么,我们都要明白:只有利用好闲暇时间的娱乐,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
那么,我们该如何筛选娱乐方式呢?
主动有理,被动“有罪”。
主动去接触有助于自己个人成长的娱乐,而不是被网络“绑架”,被感官快乐驱使。
比如,我有个超级喜欢做饭的好朋友,为了提升自己的厨艺,几乎每天,她都要在直播平台搜索美食视频观摩学习。
时间久了,她的厨艺突飞猛进,成了我们心中公认的“女神”。
而相反的是,很多人喜欢看“大胃王”的吃喝视频,从他们的猛吃猛喝中得到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甚至有人因此跟着大胃王一起吃喝,而导致体重暴增,变成了不折不扣的胖子。
所以说,认清自己的目标方向,屏蔽干扰,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功课。
不把放纵当“快乐”。
想要收获好身材,必须管住嘴,迈开腿,而不是躺在沙发玩游戏;
想要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就要日复一日地去读书、学习、积累,而不是立完flag就扔到一边。
与其刷微博、看朋友圈,在搞笑视频中哈哈傻笑,不如去关注那些又有趣,又有知识点的内容。
放松自己的同时,也合理利用了碎片时间。
只有我们走出舒适区,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梁文道曾在《悦己》中写道: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紧绷的皮筋会变得弹性很差,甚至会在某一天突然崩断。
适度的娱乐并不是浪费时间、虚度生命,而是为了让我们调整好心态,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生活。
所以,“碎片快乐”≠“垃圾快乐”。
对于这些短视频娱乐,不要着急去否定、怀疑,甚至完全杜绝。
不管是抖音也好,快手也罢,只要掌握好尺度,它们一样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助力。
而人生最棒的状态,就是在披荆斩棘的同时,也要一边放空,一边快乐。
排版:淇然
责任编辑:蓝橙
实习编辑:老泥巴
校对:老泥巴
文章作者简介:芥子缘,砍柴书院老A,一个五官比三观正的时代好青年。
淡淡翠,砍柴书院老A,山野草木,煮字为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