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宁二府虽说都世袭着国公之位,但还是有明显差别。荣府有贾母坐镇,大儿子贾赦不怎么样,但二儿子贾政,标准的儒家思想严以为官、律家,还有泼辣精明的凤姐作为管理者,表面上看还算井井有条。而宁府就差远了,上一任宁国公贾敬修仙练道去了,再也不管家事,如今的宁国公贾珍,以及儿子贾蓉都是贪恋享乐的人,对于为官治家毫无建树。
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罢了,可对于这样的显赫家庭,婚丧嫁娶本是人情大事,此时曾经料理家事的儿媳秦可卿去世,婆婆尤氏又卧床不起,贾珍这个当家人担心葬礼期间客人众多,礼数不周难免让人笑话,担忧之际宝玉给他推荐了一个得力的帮手,不是别人,正是王熙凤。
贾珍一想只有凤姐最合适,赶紧拉着宝玉去请。凤姐和他是平辈,要请凤姐,当然还得荣府里的两位太太同意。邢夫人没什么好说的,王夫人担心凤姐没有料理过此事,办不好会让人笑话。可贾珍苦苦的哀求,都哭出来了,王夫人也不忍心再拒绝,就征求凤姐的意思。
凤姐当然求之不得。平日里最爱给自己揽事,显摆自己的能力。目前当家的一切日常锁事都能处理妥当,唯独没有遇到过婚丧大事,所以巴不得遇见这事历练历练,好让众人彻底服气她的能力。心里虽这样想,看看嘴上对王夫人说的多么谦虚:外面的事有大哥哥(指贾珍)料理清了,我不过是照管一下里头,就算我有不知道的,问问太太(指王夫人)就是了。于是顺理成章,凤姐担任荣府管家的同时,也兼任了宁府的管家,天天两个府来回跑,同时管理着大几百号人好不辛苦却乐此不疲。
不能不佩服王熙凤的管理能力,虽说没什么文化,毕竟出身大门大户,从小耳濡目染也算无师自通。首先无需交接,贾珍没有嘱咐她什么实际的东西,而她自己琢磨总结了宁府存在的五点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其次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分工明确,专人专项,避免了下人们拈轻怕重,顾此失彼;再次凡事了然于胸,大事小事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比如连下人们都差点忘记了支取香灯的事,她还一直惦记着;最后赏罚分明,每天她不怕辛苦早早来点名,有迟到的当即严惩,杀鸡儆猴,其他人自此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不仅这些,管理下人的同事还不忘关心给予她权力的贾珍夫妇。知道尤氏犯病、贾珍悲痛,吃不下饭,还从自家做了精致的饭菜给两人送去。简直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宁府忙碌着,荣府的事也不能耽误。安排人装修宝玉的书房、给迎春找医生看病、给王家人回信寄东西、王公贵族家里有大事安排送贺礼等等,就连老公身边的佣人来报告护送黛玉的行程安排时,都不忘嘱咐让老公少喝酒,别勾引别的女人。
按说两个府里的事情众多,两边的人到处找她,吃饭顾不上,睡觉也不得清净,可凤姐非但不抱怨,反而十分高兴,更是兢兢业业,全族上下看在眼里,无不称赞她的能力,凤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想想大学里学过的《管理学》,各种枯燥的理论都比不上凤姐的这一系列管理手段实在。年纪轻轻,能够打理好这么多事,不仅是家事,还有很多礼尚往来的人情世故,源于她的家庭出身,也和她泼辣的性格有关。对比贾政的大儿媳妇李纨,就能看出在那个年代王熙凤有多么的女强人。能力出众,不求高薪,不求假期,废寝忘食只求别人看重,这样的管理者上哪儿找去。放在现代,凤姐也是企业里当之无愧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