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10月左右,我在荷兰开始计划写一个总结前10年经历的想法,期望着能够回过头去认真审视一下已经走过的路,也算是给我自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时期做个小结。因为从未写作心中胆怯,二来琐事缠身,计划还未开始就已经搁置。久拖不治,小小的念头竟至慢慢熄灭了。
直到一年后,已经回国,机缘之下读到季羡林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一个新的想法就此产生了。初初拿到这本书,我以为以季老之地位,加之是其晚年的著述,书中的内容难免会让人仰望,哪知才读开始就被文章的平实所吸引。细细读罢,感慨甚深,季老留学的时代虽与我相差有大半个世纪,但其中也颇有感同身受之处。我的留学经历虽然不如季老丰富(比如众说纷纭的与伊姆加德那段似有还无的感情),文字功力相差自不必说,但一个写下我在荷兰五年生活的种子却是深深的埋下了。我不求这第一次的写作能够被多少人所阅读,收到多大肯定,唯一的愿望是我最后能完成这样一个想法,也算给自己一个交代。既然如此,就取它个名字叫做《留荷五年》吧,鞭策自己不要写得太过随意。
真正开始时才知万事开头难,离这个想法的产生又已晃过半年。好在这期间我深恐重蹈写十年回忆的覆辙,闲暇时虽未动笔,但也思考了些可以写得进来的故事,并每在自己快要淡忘或是想要放弃的时刻,寻找一些可笑的由头提醒自己不要遗忘也告诉自己不要只顾眼前的日子。姑且放一些这样的由头在这里,或许多年以后可以博自己一乐,不说再年轻一二岁,一二分钟总应该还是可以的。
这些由头的排序就不分先后主次了,一是人这一辈子要是死掉了,他留在世上的东西还有什么呢?一篇宏大的乐章,百年之后还不停被世人奏响;一幅精美的图画,被加盖上众多收藏者的私章;又或是一部传世的名著,世代被千万人颂读。这些我都做不到,出生年代不凑巧,没赶上素质教育的好时代,身无长技,音乐和绘画于我只能是一个有些难以捉摸的梦想。只能写写东西了,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作文的培养,虽然不能写出惊世之作,但好歹应该还是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让人能够至少是看得懂的,最后也算能在走过的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点划痕。二是跟自己较个劲,前面提到了应试作文,我那个时候高中作文满分好像是60分,我一向是不成气的,总在42分徘徊,算是批卷老师给的一些辛苦分了。难道作文分数拿得低就不能好好写点东西了?三是为以后省点事,万一哪天小孩子们问起来我的光荣往事,我就可以用“纳信”意念传导给他们一个简书的链接,让他们自己一边读去,别老是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四是害怕,那些发生过的往事,不论是有趣的,还是痛苦的,大都总是会被蒸腾得虚无飘渺,我怕我记忆力不如季老的好,老来回忆时,就只能记起Amsterdam中心火车站出来后左前边那块颇具想像力的区域了。还有些什么由头呢?好像都已经有点记不清了,这还没到而立呢,第四点就开始起作用了,我得为我自己这个机智的决定鼓个掌,也为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夜晚,在这样一种心境下动笔感到一丝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