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提出,一旦我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就开始追求安全感的满足。阿德勒讲:幸福的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去疗愈。所谓的“幸福”与“不幸”与一个人的安全感有着紧密的联系。
最近读了《英雄》,暖阳突然明白,原来,一直追寻的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靠父母,成年人的安全感靠自己。
一开始接触到"安全感"这三个字时熟悉而又陌生,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是怎么来的?怎么样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疑惑重重!
01 安全感及其来源:父母及家庭环境
安全感是一种心理,一种主观的感觉,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是五大心理营养之一,是孩子需要从父母或其他养育者那里获取的一种心理支持和满足感。
最初的安全感源于父母、重要他人及家庭环境。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安全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成年人真正的安全感需要自给自足,而不是依赖他人。
0-3岁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亲情的陪伴是安全感形成的重要来源,尤其母亲的情绪稳定,夫妻关系和谐,加上温柔而坚定的育儿方式,沐浴孩子性情稳定,内在安定有力量。
3-7 岁,需要建立规则意识,在逐步分离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探索世界的空间,父母的放手,信任,支持,尊重都可以很好的给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因素比较多。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肯定、欣赏、信任,从中获得安全感。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善待彼此,尊重彼此,让孩子从中获得“幸福”的模式和心理营养,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支撑自己的未来之路。
02 安全感的缺失:错误的培育方式
作为父母,不论以怎样的方式对待孩子,根源只有一个:用我们的爱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内心越来越富足,内在拥有,外在成为。
可是往往我们会以爱的名义,用我们有限的认知捆绑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夺走了孩子还不怎么牢固的安全感。
0-6岁孩子需要亲情的呵护,但不懂得6岁之前陪伴重要性的父母,总以为挣更多的钱供孩子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却忽略了孩子心理的需求,甚至有的父母双方去打工挣钱,把孩子留给老人,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育。
在成长中,我们有意无意的的批评,指责,埋怨,甚至嘲讽,一次次灭掉了孩子的自信不说,还让孩子丧失了内心仅有的那一点点安全感。他们彷徨、迷离、厌学、沉迷手机,甚至极端行为……
如果出现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有问题?当初,暖阳不懂得学习成长,只顾要求孩子,有一段时间,那个活泼可爱的小棉袄突然变得铁面冷颜,少言寡语,让暖阳若存若无,不知所措!
当孩子有能力为自己做主时,敢于顶撞父母、老师,敢于我行我素,寻求自己的一片天空时,我们人云亦云的认为,这就是所谓的青春期“叛逆期”。
其实,判逆期不是每个孩子的必经阶段,而是对父母过往教育的反馈。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我们尊重孩子,给足孩子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那么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所以,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扼杀安全感的罪魁祸首。想要孩子好,就要学会懂孩子的需求,充足的安全感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源泉。
03 补充孩子的安全感:正确的表达爱
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懂是爱的基础。如果我们错失了最好的教育期,给予期,当我们发现问题的那一刻,其实学习成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至少孩子能理解我们,接纳我们。人无完人,孰能无过,有句话讲父母进步1%,孩子进步99%。当父母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孩子是最能感受我们感受的那个人。
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暖阳建议阅读《爱的五种语言》、《心理营养》、《温柔的教养》、《正面管教》等等,他们教会我们用正确的爱去爱孩子,爱家人,甚至爱他人,让爱在心间流动,在家中流动,在身边流动。
顺其自然,暖阳简单的列举一下爱的五种语言有:肯定的言辞,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五大心理营养有: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总括来说,爱的表达需要心的链接,需要真诚欣赏的语言,生命至重的态度和爱的给予。
当我们越早运用爱的语言来表达爱,孩子的安全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满足。暖阳在陪伴小女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学习,不断给予的。她能感受到父母真诚无私的爱,而逐渐变得阳光自信。
法无定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偏好,我们试着给予他们最最需要的部分,给足那份心底的安全感,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有定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蓝天。
04 成年人的安全感,需要自给自足
父母的资源有限,我们也无法一直从父母那里汲取全部的安全感。《英雄》让暖阳明白,成年人的安全感需要自给自足。
安全感和恐惧是我们人生的常态。当我们想要控制孩子,控制爱人的背后,其实是对生活的恐惧,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在有形的世界里,物质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真正的安全感不只限于物质的满足,而是心理的满足。成年人真正的安全感需要用努力来填充,让自己的内心强大,是补足安全感的途径。
美国冲浪运动员莱尔·汉密尔顿说:“物质财富的确很有吸引力,拥有财富是人生至乐之一。不过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我们开始错误的把物质财富的激励当成人生的目标。”
澳大利亚冲浪世界冠军莱恩·比利奇说:选择放下安逸去追求梦想时,你就获得了一切,当然也包括物质的丰裕和生活的满足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内心产生的满足和愉悦将会伴随你的一生。
论语讲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也”;修行的僧人,深居简出,节衣素食,但他们一样拥有富足的安全感。
所以安全感的满足,来自于不断成长、不断挑战、不断修行的自我。安全感富足的人不会在外在的世界抓取,而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在有形的层面竞争和获取,终其一生,内心找不到富足安宁的感觉。
巴菲特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做为父母,我们要投资学习,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不断成长自己的同时,给足孩子安全感。我们内心的富足、安宁,才能影响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一个人是自己最大的贵人,不断投资自己成长,让内心足够强大,以不变应万变,是给足自己安全感的底气和勇气。
孩子的安全感靠父母,成年人的安全感靠自己。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负生活,不负自己,加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