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与悲剧
路遥是我非常尊重的作家,《平凡的世界》是我非常喜欢的文学作品。路遥的作品以真诚打动了每一位普通人的心灵。
《平凡的世界》我二十多年前就读过,而且后来一直在重温。在路遥在获得党中央颁发的“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后,我们进一步发现了这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人格高度和现实意义。
今天,我再次反思这部作品,心中感受最深的还是其中的苦难和悲剧意义。在今天这个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人们生活幸福安康的时代,苦难和悲剧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可以叫做“忆苦思甜”,让我们发现今天生活的美好。
苦难是伴随路遥童年的恶魔。陕北那片贫瘠的土地,苦难让人们创作出了精神上绝望的“信天游”(酸曲可能是人们面对物质贫困无奈之时的一种精神转移)。在《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一家一开始从吃的到住的,实在是到了人类生活最低标准的极限。孙少平上学午餐连最便宜的素菜都买不起,只有黑高粱面馍就开水。孙玉厚老人给儿子办婚事,得低三下四的到村里去借粮借钱。唯一让我们觉得安慰的是,他们村里的人都特别好:金波一家对他们的帮助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歧视。
苦难的意义是什么?有人在苦难中一蹶不振,有人却在苦难的刺激下奋起努力改变现状。苦难来临时,我们首先要有受苦的准备,但更应该有刻苦的精神。被苦难打倒的的人是永远被人瞧不起的懦夫,而在苦难中努力改变现状百折不回永不服输的人才是伟大的强者。少平少安有吃苦的精神,少平下井挖煤出勤率最高,少安给人拉砖住的是废弃的土窑,吃的是自己做的粗粮糊糊。他们是很贫穷,但我们很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在艰苦中创业,他们的身上有力量,能让我们看到希望!
说到《平凡的世界》中的悲剧意识,有人说是因为路遥自己的不幸而造就了文中人物的婚姻爱情悲剧。在《平凡的世界》反映的那个时代,阻挡年轻人自由结合的最大阻力就是城乡生活差别、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的差别。年轻人真心相爱,他们也想打破这层枷锁,但传统的观念和现实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少安和润叶的悲剧就是出于不得已,少安在感情上考虑更多的是对方:自己娶了润叶,真的让润叶回乡来务农?自己不能自私的只考虑自己。然而他的决定和做法带给润叶的却是无尽的精神痛苦。这个悲剧的出现可能主要还是因为少安这位陕北农民身上的淳朴和善良,但也属于时代的悲剧。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晓霞自己和她的家庭都比较开明,看起来一个整天挖煤的黑小子和一位穿着光鲜可以和省委书记坐同一架飞机的漂亮记者可以冲破传统阻力幸福结合了,可是路遥还是把晓霞写死了,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这样的幸福婚姻都信心不足了吧。我们看看《平凡的世界》中的每一对男女青年,他们的婚姻都是不幸的:要么被拆散,要么以一方的死亡或即将死亡收场,要么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在一起过上物质精神上并不是很幸福的生活。我们似乎不能苛责路遥先生做出这样的安排,他一个经历了好几次婚姻爱情不幸的人能写出多么幸福的爱情?实际上想想看,生活中的不幸往往是不能避免的,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就一直都顺风顺水?面对苦难,我们要有承受能力,不能被苦难打垮,而是要走出苦难的阴霾,获得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勇气。苦难不仅有婚姻爱情的苦难,也有生活得苦难。一个不敢面对苦难,总想逃避苦难的人同样是生活的弱者。
今天我在这里强调了苦难和悲剧,但这并不是说《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充满灰暗色彩的作品,这部小说中人性的淳朴还是让人感受很深的,当然最令人钦敬的还是主人公的自尊自立自强意识和在奋斗中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可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