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卢林老师的课,已经是最后一次课了,我是补听微课,特别有感觉。这是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的理论,应该说不容易懂,前面很多时候听了懵懵的,不太好理解,但卢林老师的确水平高,受训扎实,关键是授课时耐心细致,温和中允,能把理论讲得深入浅出,又循循善诱,引发大家的很多思考,大家都很喜欢她的课。
今天补听课有感觉的部分是,理解了卢林老师对短短的一段咨访谈话的详细分解,看到在简单的几句话里包含着的大量的潜意识信息,而且来访者的移情和咨询师的反移情一览无遗。她用了一个例子,来访到咨询室的开场白,就看得见出来访矛盾的态度,既对治疗不抱信心又有所期待,她在生活中就是一个不为自己负责的人,在说“无论我怎么努力生活都不会有什么改变”“你看,不是我的错,是车子会晚点”,“朋友的电话来了我不想接,我可以决定我的世界”,她退行成了一个需要无限满足的婴儿,不想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而咨询师是那么迫切地想要建立咨访关系,给出了太多的爱,根本没有看到来访内在的情绪感受,比如绝望,恐惧,愤怒,防御,并没有在同频上去感受来访者,甚至给得太多导致来访者得寸进尺,开始“欺负”咨询师,造成咨询室里的错位,咨询师在表面化的层次与来访工作,结果当然是失败的。
好的咨询是把咨询室里的空间让给来访者,让她自由舞蹈,咨询师藉此看见来访者的全貌。而不是咨询师自己跳起了舞蹈,来访都没有了空间。在这点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模式,有时会装得太满,给得太多,而没有在一个空的状态里去对来访好奇,了解来访的潜意识。有时又想做无所不能的咨询师,成为了来访的拐杖,而忘了让来访走自己的路,来访需要的是调动内在的自体客体记忆,(太多的爱来访会被及时满足,而不需要去调动内在的记忆,太多的创伤又会让来访被摧毁,根本没有能力调动记忆,因此是恰到好处的挫折才真正让来访转变内化,降服过度夸大的自体客体,有能力接受不那么美好的现实)在这样的时刻,我是缺乏对自己的觉察的,我想起我的完形老师薛子老师的状态,她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绝对不把它揭示,而是让来访自己看见了,成长也就发生了。我需要更多这样的觉知,让自己的咨询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