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过年后一直就静不下心来写东西,偶有一两篇都是匆忙而做。梅香这篇一直拖着也没有个结局。今天清明节假期最后一天了,终于安静的待在家里,赶紧把结局写了吧,也算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谨此怀念祭奠那个少年时的玩伴——梅香。
梅香说她要结婚了,当年她怀着羞怯又面露开心的笑容,时隔多年,依然还烙在脑海里。听到人家结婚,我的第一感觉当然就是恭喜了。有了结婚对象,也就是有了爱人,有了依靠,有了疼你惜你的另一半。对于当时没谈过恋爱、只有过一段学生时期暗恋经历的我来说,爱情总是美好、令人向往的。我真心的为她感到高兴,心底甚至有过一丝丝嫉妒。说嫉妒真的很贴切,凭什么呀?一向骄傲的我都没体验过恋爱的甜,而被大伙嘲讽傻呼呼,相貌平平的梅香却要结婚了,这种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赶紧又详细的追问起来。你们怎么认识的呀?哪里人?有你男朋友照片吗?帅不帅呀?
她回答的我基本都不记得了,从一个女孩眼神流出来的甜蜜却是瞒不住人了。我很期待着她结婚的日期到来,因为我会去送亲,会去做陪十姐妹,会看到她的爱人,还会去她爱人的家,家境、家庭成员也会看到些许。透过这些,我想我大抵可以判断她的婚姻好坏了。
等待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慢,这期间,从邻里间打听到一些大致男方的消息。比梅香大几岁,人高大,长相也好,据说是梅香城里亲戚介绍的,离城里也不是很远。听到的都是好的,我不知道这些知情者是不是看到人家要结婚了,出于好心,都会挑好的讲?还是男方真的都很好?心里却还是纳闷?啥都好的人,为啥要娶梅香了?我不是说梅香不好,只是感觉还是双方条件不大对等;还有就是梅香还不到20岁,没到法定婚龄,领不到结婚证,又身怀六甲,明显的奉子结婚,这里又有多少青春冲动与双方父母逼迫了?这些当然不会对外人说,虽然奉子成婚在当时也不是很丢人,但多少对女方名声还是不利的,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在娃出生前结婚大抵可以弥补这个不利了,毕竟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怀孕也是世人能接受的了。
梅香结婚的日子在我掰着手指头数着数着终于到了,同期的伙伴她可是第一个结婚的,加上结婚的喜庆,自小喜欢热闹的我好兴奋。按照习俗,结婚前的晚上,女方会大宴宾客,因为兴奋,我去得早,一到她家,客人来得还不多,倒是桌椅都安好了。一眼望去,二十桌有余从堂屋摆开,一直到屋门前晒谷坪,延伸至大路边。堂屋正前方,红纸黑墨新写的先人家谱贴墙上,一对红蜡烛插萝卜上烧得正旺,格外耀眼。紧挨着一桌标着的是正亲“外婆家”,正亲旁边的一桌是“十姐妹”。女方会邀请九个未婚的女孩,加上梅香,就是十姐妹。(男方会有十兄弟)十姐妹这一桌是陪新娘的,不用人情不说,开席前,虽然每个桌子上都有瓜果,喜糖,但十姐妹这桌各种水果,糖,坚果会特别多,数量多,品种也多。嘴馋的小姑娘们会格外开心,享受这种待遇的大都是新娘的堂姐妹,表姐妹,然后就是发小了。我是做陪里为数不多的发小,因为年纪相当,还担着送亲的责任。
当时农村的婚礼相对简单,但梅香多少受到城里的感染,下午大着肚子还到城里盘了头发,化了妆,晚上穿着婚纱出席。虽然小城里的化妆师多少还是有点儿敷衍,浓妆艳抹痕迹明显,但盛装下的梅香挂着的笑容让我觉得,那一天她就是最美的自己,最美的新娘。酒席很热闹,宾客尽兴,父母长辈看上去也开心。姑娘要出嫁了,就算她在娘家从小有多不受待见,毕竟也是自己人,能找到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归宿也算是一种福分了。邻里有真心祝福的,也有看热闹的,有猜疑男方家是不是很穷的,还是真心不了解女方不识字人又笨被蒙蔽的?
人多嘴杂,私下里没办法管住人家的议论,我更是好奇男方的家境了。
当天散席后,卸完妆,梅香说头发就不散了,免得第二天起早盘发费时。我说晚上会睡乱呀,反正要去城里化妆的。后面考虑到当天睡得晚,早上出门时间又早,时间太仓促,还是没散头发。毕竟怀着身孕不宜太操劳,休息很重要。梅香说晚上尽量仰着头睡,少翻身,就不会乱发,毕竟发胶打得厚。女人啊,不容易,从做母亲开始就更难了!我笑她死要面子活受罪,一辈子一次也能理解。
她准备休息了我就回去了。第二天,我赶过去时她家时,她已从城里回来了。脸上挂着笑也看得出疲惫。早饭后,梅香和几个姑姑,还有一些亲戚加上我坐上一个面包车,后面跟着一辆拉着嫁妆的货车。嫁妆有棉被,有一些家具,日用品啥的,大电器好像没有,听说男方置办了。送亲的队伍出发了,梅香的妈傻傻的笑着挥手,梅香的奶奶倒是在一边抹眼泪。
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就说要下车了,我坐在后面看不到外面,只觉得挺快的。下车了,看到一群人拿着扁担,粗绳等家伙在路边等着,还有一位穿西装的男子,原来是接亲的队伍,穿西装的是新郎没错了,传言不假,看上去还真是高大帅气。新郎忙着递烟,指挥接亲的人抬嫁妆。我看路边没有人家,很疑惑。听亲戚们说话,才知道不通车,还得步行半小时才到新郎家。当时是冬天,温度低,还飘着小雨。我庆幸没穿高跟鞋,我扶着梅香,她好像习惯了,穿着有跟的鞋子走得也还轻快。崎岖的田边小路,加上小雨有点路滑,梅香的城里亲戚有些开始抱怨起来。不要说城里人了,我们这住城郊的农村娃,从小走几百米就到大路边就有班车坐的。听说要走半小时小路加山路,都有点畏缩了。
不管怎样,这时侯容不得退缩,何况接亲的队伍还抬着家具了,我们只是个空人,啥都不用拿。新郎偶尔来问候一下,又去带路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了近一个小时,老远才看到一户贴着新对联的平屋出来了一些人迎接。梅香这才被新郎领着,快到屋时,背着进屋了,行一些当地的礼仪。我们这边送亲的队伍被招呼着到另一个房间坐下,房内简易的装饰,一张老旧的床,一个桌子,一台旧电视放上面,估计是公婆的房间。一大房里到处都是人,就一个小煤火也被人占着。坐了许久,有点发冷,后才有人端了茶水。到新房参观,看到一张床,刚抬来的家具还没来得及摆放,电器啥的我不知是当时没留意还是压根没有,就没什么印象了。
没坐多久,男方就开饭了,习俗倒是差不多。只记得饭后送亲的亲戚们都小声议论着赶紧回家吧。对待娘家人,没感觉到婆家的热情,就像当天的温度一样,冷嗖嗖的。果然我们领头的长辈说要回去了,也没人挽留吃夜饭,过夜啥的。
梅香忙着应付各种仪式,见客,大都时候看不到人影。回家时婆家给送亲的打发了小红包,山里人家,富没有迹象,很穷也没觉得,就是觉得不像娶媳妇进门的那种喜庆!送亲时怀揣的美好荡然无存,取之的是到家时的一脸疲惫。
多年过去了,我和梅香,想不到送亲的会面尽是最后一面。再次回到家乡,是两年后,听老妈说,梅香走了,留下了不到一岁的女儿。怎么可能?怎么死的?她还那么年轻。我问过村里很多人,但我不敢问她的父母。以致今年回娘家时,看到她的父母,还有哥哥一家人在亲戚家里拜年时,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想打听一下梅香女儿下落的勇气都没有。按正常人的思路,我怕重揭人家屋里的伤疤,也可能她们一家早把她忘了,否则我总会想为什么一条人命没了,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做为家人哪怕是一只养了多年的宠物,突然死了也会伤心很久。
据传言,梅香是中毒死的。一家人在梅香叔叔家吃饭后,梅香突然身体不适,其他人都没事,就她出事了,去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有人猜是在婆家吃了毒药,到叔叔家发作。报案要验尸要花费,还会连累叔叔家,乱吃东西食物中毒也可能;有没有人行凶也不一定,孩子又小,如果是孩子爸下毒,那小孩又谁来养?没有报案,匆忙下葬。
听说小孩跟着爸爸,后面的后面就不知道了,可怜的梅香就这样告别了人世。 我不想去猜测人性的善与恶,也不敢妄加评论。闲时总想:人生在世,命运真的早就注定了吗?
(写作来源生活并不等于现实,故事情节需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