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近被一个广告刷屏: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为什么漂洋过海,
因为走出去,
才知道什么是世界。
可万万没想到,
番茄炒蛋成了“新世界”的第一道难关。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
不知该如何做西红柿炒鸡蛋。
为了招待他的朋友,
男孩发微信向母亲求助。
隔着时差的大洋彼岸,
为了及时教会儿子,
父母二人大半夜爬起来,
争着告诉他怎么做。
可是儿子学不会,
夫妻两个就主动起床,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教学,
爸爸负责录视频。
教完了,
他们也不去睡回笼觉,
在厨房等待孩子的回复。
最后,男孩做出了满意的西红柿炒鸡蛋,
他的聚会很成功,朋友们也都很开心。
有一个小伙伴问:
中国和美国的时差是多少
伊恩回答:12个小时。
接着他陷入了沉思,
12个小时?
美国时间下午4点,
也就是说……
妈妈在中国,
是清晨4点多收到了儿子的求助。
视频传到网上,
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看哭了,
看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
以上图文摘载自新华社)
正文
我离开老家在外工作快8年了,虽然会时常回家,但与父母还是聚少离多的。
而我,在真正懂得了该如何与父母相处的时候,真正想要为他们付出的时候,却好像又要独立面对生活了。
工作的第一年是最想家的,都说吃饱了不想家,可是即便吃得再饱,人也会在某些特定的时刻闻到熟悉的味道,回忆起熟悉的画面,仿佛家就在不远处,父母就在不远处,这种感觉可能就是想家吧。
第一年,大约在冬季,我收到一个大大的包裹,撕开外边的纸箱,我看着眼前的东西直发愣。那是一个不知道用了多少胶带缠起来的塑料桶,想拧开盖子就必须先扯掉那些裹在外边的胶布,也许这是一段痛苦的回忆。拧开盖子,有一股子肉香味就飘出来了,回忆不再痛苦。那是一大桶肉酱,我不知道应该怎样描写这熟悉的家乡美味,因为它那么普通,那么粗犷,几乎每个东北家庭都会有。
五花肉剁碎,跟黄豆酱一起炸成的肉酱,再加上干辣椒,咸香可口中带着点辣,肉末的口感刚刚好,夹在馒头中间或是拌在米饭里,还有在泡面的时候放上一点点,味道就会变的完全不一样。那是父母精心为我做的。老爸打来电话,问我有没有收到,我开心的应着,电话那头的父亲也笑了。
后来,妈妈告诉我,为了邮寄那桶肉酱他们废了很大周折,因为当时的快递业务没有现在那么发达,类似液体的东西是不能邮寄的,父亲托关系找人,邮局的工作人员才答应他们,而且还要签什么免责协议。这我才明白,那个塑料桶为什么缠了那么多胶带。
相比肉酱,饺子的保质期就没那么长了,更何况是在炎热的夏季。
那天,妈妈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儿子,妈给你包了茴香馅的饺子,妈给你寄点过去。”妈妈的语气很坚定,好像早就把饺子煮熟,装进餐盒,就连快递员都联系好了。她坚定的相信快递的速度,可是事与愿违,待我收到饺子的时候,里边已经馊了。我给妈妈去了电话,没等我开口,她第一句就说:“饺子坏了吧?”“没事没事!坏了就扔了吧,别吃啊~别吃坏了”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一直都是个勤俭持家的人,而且她也不是没有生活常识的人,可是她还是想把这份对儿子的思念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她相信爱和思念是没有保质期的,是永远新鲜的。在电话那边,她少有的豪爽,“坏了就倒掉吧”,也许是我收到了,她就安心了。
这几年,每次回家,父母都会准备好面条等着我到家以后再下锅,稍微吃少点,他们就会不高兴。我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女朋友身体不好,我一直想多陪陪她,她很懂事,让我回家多呆几天陪陪父母,我跟父母学了这件事,老爸说:“没啥事,回来干啥啊”“我跟你妈现在都上班,你一回来,我们还得给你做饭,我们这生活规律都被你打乱了。”
视频结尾处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
想留你在身边,更想你拥有全世界!
大概天底下的父母都太懂事,太为儿女考虑了。尽管他们嘴上不说。
想让你回家,又怕你在路上奔波;
想见到你,却说回不回都没关系。
我已经连续3年没有回家陪父母过除夕了,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没有我在的春节,他们总是在电话那边说:“没事,我们去你二大爷家吃个团圆饭就回家,清静清静也挺好。”
今年除夕我要回家,我早就跟家里的兄弟姐妹商量好,除夕的时候我们一起动手给家里的长辈做一顿年夜饭。
也许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个孩子,不过我们长大了。
过年,回家给爸妈做顿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