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都述而不作,那你凭什么要求大鹏去百分百地原创呢?
文│张希明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下称《杨贵妃》)票房过亿元了,归功于谁不用细说。试想一下,但凡一部戏里面有范冰冰、黎明、吴刚、陈冲、宁静这样的演员阵容,有田壮壮、张艺谋、侯咏、张叔平、普瑞斯纳和田惠美这样担纲创作顾问、摄影、音乐以及服装等职能的创作团队辅助,仅仅拿下亿元的票房数据应该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吧!这些人具体在影片中司了什么职请百度一下,至于导演十庆究竟做了什么,就实在是不得而知了。
豆瓣3.5的评分,距离及格尚有十万八千里之遥。而其标榜的叙事价值究竟几何,似乎都没探究的必要了。即使是那过亿元的票房,相对于投资来说,也只是捉襟见肘。从商业到艺术,败退得如此彻底,也算是朵奇葩了。
据说《杨贵妃》这部影片立项已久。如果从2009年算起,也算是几经波折了。考虑到影片可能叫做另一个名字《盛唐危机》,就知道这难逃是一个加长版的电视剧的宿命。如今重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甄嬛传》这样的古装剧热播带火了古装戏市场。据悉,制片方打造标榜美轮美奂的场景和T台更换频率的华美服饰,让电影投资飙到了2亿元,手笔不可谓不大。
对历史与经典的重新演绎本身就面临着近乎苛刻的审视标准,创作者在筹拍之时就应该想到的。剧情的羸弱和变着花样的解构,不一定能够解答欢喜。相反,华服美人掩盖不了剧情的羸弱以及主题的空洞。
抛开假象的商业成功,我不觉得这个内容有拍成电影的必要,因为这明明就是又臭又长的电视剧的标配内容。观众看肥皂剧,喜欢看宫心算计的细腻与人性的白描,然后在咬牙切齿中每天追着主角后面跑。这恰是大银幕的短板,就好比是让一个说绕口令的讲韩剧里的故事,结果可想而知。编剧兼导演把一个拍摄了6个小时的素材剪辑成两个小时的成片,这既丢失了电视剧吸引家庭主妇的细腻,也直接拒绝了将电影当做快餐的“8090”。记得当年张艺谋用《英雄》开启了中国大片的先河,爆赚2.5亿元票房,被影评人和观众骂得至今余响绕梁。传闻“英雄”的故事是导演和编剧在豆腐坊里炮制出来的,裹挟着价值观谄媚的艺术作品,除了给观众奉上一场声色犬马式的饕餮之外,竟留不下任何艺术之感。票房之外,难言成功。
《杨贵妃》是典型的讨巧电影。以往,殷桃、王璐瑶、向海岚、周洁和林芳兵等一众女星都曾饰演过这个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杨贵妃,但大都昙花一现,没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直到范冰冰,偶像化的时代让这个历史人物被符号化。所以但提杨贵妃,观众先入为主的思维自然而然就联想到范冰冰。
通过在历史中撷取杨贵妃这样世人熟知的经典人物,择抄一些野史花边,杜撰出一些细枝末节无伤大雅的情节,最后冠之以探寻大历史下的人物命运,也不一定能够称之为“史诗”。敢问主创,你们选择范冰冰担纲这个主演,就没想过和影片所要诠释的艺术之间的背离吗?说不为票房可能没人信,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亿元的投资肯定是回不了本了。市场的无情可以让那些攒明星忽悠票房的商人投鼠忌器,因为不是有了大导演和大明星就能像当年《英雄》那样躺着数钱。
中国影(视)人,习惯于从历史中炒一些冷饭。在主流价值观与新生代观众审美之间左右逢源。这从创作团队和选角上就能看得出来。有影评人为其背书称,如果分成上下部就好了。但是看看同时期上映的《太平轮》,靠这种物理变化能改变电影本身的弊病吗?严重不能。只想说,有些钱就该卡梅隆和诺兰们赚,个中原因,无外乎“认真”二字。